陈宗妫
陈宗妫(1854~1922)清朝财政大臣。原名建中,字麓宾。今山东省东阿县鱼山镇青苔铺人氏。光绪六年(1880)进士。
初任户部主事,补福建司主事,开山西员外郎、广东司郎中、度支部左丞。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带幕僚西逃长安,陈宗妫留在北京。后历财政事宜被诏赴长安,所问及之处对答如流。大学士张之洞奏谓:“天下财政在陈部郎一人胸中。”次年10月,随慈禧回京,由河南巡抚于荫霖保荐,认四、五品京堂候补,加二品衔擢升。回家奔丧期间,被户部尚书张为熙专电调京,委派调查南方财政,并于上海开办国家银行。后任光绪皇陵监修官、大清银行监理官。其间,曾奉旨赴日本考察财政。不久,挂职回乡,不问国是,课孙自娱。陈宗妫居官清正,凡馈送敬赠,概不收受。他用节省的俸禄为本村兴建小学1座,为曲山寺院植松树千棵,并于辛亥革命后将私蓄捐赠国家财政学堂。
亲家羞愧
传说一次陈宗妫前去,与亲家携手进城,亲家沿途遍指山林土地店铺字号夸富。陈宗妫坦然自若。来到衙门,州官亲自迎接,将陈宗妫作为上宾,而亲家却被挡门外。饭毕,陈宗妫告辞,州官派轿子相送,亲家备受冷落,饿着肚子步行回家。见面后,亲家羞愧不已,待陈宗妫态度大变,不敢再轻视陈家,自叹家产虽丰,不过土鳖财主而已。
晚年生活
“卅载忧劳退食余,金朝稳梦入华胥。名山召我将行矣,薄宦羁人何去诸。遍地情怀同野马,还乡况味问河鱼。官无长物身粗健,缓步懒骑湖上驴。”(陈宗妫:《辞归故里》)陈宗妫晚年,由于“国体变更,遂挂冠归里”,结庐秀丽的曲山脚下,不问时事,在家以读书课孙,济世扶贫为乐。并把节省下来的俸禄,给本村建起一处小学,造福乡梓,荫及子孙。又在曲山寺院周围,植柏树千余株,森森苍苍,为一地胜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如今时过境迁,曲山禅寺已不复存在,曲山山体、植被也没有昔日风光,但现存的几十株度支部左丞陈宗妫大人手植的苍柏,以及巍峨耸立的陈氏故居,仍遗迹凸显,古风犹存,似乎在向后人诉说着昔日的故事和辉煌。
治家有方
陈家在青苔铺是一个比较大的家族,最多时达80余口人,四世同堂。在人们眼里,陈家没有官宦家庭的显赫和霸气,与乡亲四邻和睦相处。这种良好的生存环境,全在于陈宗妫的身体力行和治家有方。据说陈宗妫的一个侄子进京找他要钱准备买几亩地。他问侄子:“你现在每天吃几顿饭?”侄子回答:“吃三顿饭。”他笑着说:“有三顿饭吃就行啦,还买地干啥?你还准备吃四顿吗?”陈宗妫分文没给,就把侄子打发回家了。他还告诉家里人,要时常周济乡邻,怜恤穷人。并让家人在自家的柴草垛旁边,常年放着把三齿耙,本村和邻村的乡亲没柴烧的时候,可以随便取用。陈宗妫虽然在京身居要职,可他从不滥用职权,居官自傲。而是严以律己,克勤克俭。他每年都要家人给他做两双布鞋捎去,表示不忘过去的艰苦生活。回故乡探亲时,车马轿骑到大刘村时(离家乡青苔铺约二里地),都是弃轿步行进村,以一个平民的身份走在乡间的土道上。和家乡父老执手相见,亲切攀谈。既不显示衣锦还乡的荣耀,也不摆当官为宦的架子。辛亥革命后,他在北京将私蓄悉数捐赠给了国家财政学堂,自己则过着布衣粗食的清淡生活。
青苔铺村青苔铺村…… 详细++
所属地区
东阿县位于山东省西部,黄河北岸。总面积799平方千米。总人口42万人(2003年)。县人民政府驻铜城街道,邮编:252200。代码:371524。区号:0635。拼音:Dong'e Xian。行政区划 东阿县辖2个街道、7个镇、2个乡:铜城街道、新城街道、刘集镇、牛角店镇、大桥镇、高集镇、姜楼镇、顾官屯镇、姚寨镇、单庄乡、陈集乡。历史沿革西汉设东阿县。据《尔雅》:“大陵曰阿。”东阿即齐阿邑,西阿属赵。据《泰安府志》:“郡秦属东郡,汉置东阿县。盖以阿属东郡而立名。”1996年8月12日,撤销东阿县高集乡,设立高集镇(鲁政函民字[1996]41号)。2000年,东阿县辖5个镇、9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