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西庄镇
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韩城市 > 西庄镇特产

西庄镇特产

石子馍
石子馍又称砂子馍、饽饽、干馍,因其是将饼坯放在烧热了的石子上烙制成的,故而得名。其为流行于山西,陕西地区的一种传统名点,中国传统的烙制食品。由于它历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因而被称为我国食品中的活化石。石子馍油酥咸香,经久耐放,因此很受人们的喜爱,就连外宾吃后也大加赞赏。简介据传:“神农时,惊讶食谷,
油酥角
油酥角也称“酥角馍”,是韩城饮食市场上一种很有特色的面点。油酥角之所以酥,之所以油,就是因为它含油量较多。它的主料为小麦面粉和食油,辅料有芝麻、食盐、十全大料面、酵面和碱面。它的做法是取面粉一斤,用175克植物油和成油酥面,用溶入适量碱面的四季水揉和,再加适量酵面、食盐和十全
韩城裤袋面
韩城裤袋面这种像腰带一样的面条,指的是关中地区民间传统风味吃“奤奤面”。这种面是用上等白粉、鸡蛋、菠菜、红萝卜及调味品精制而成的,因为面条有一寸宽,一尺长,所以有“面条像腰带”之说。这种像腰带一样的面条,指的是关中地区民间传统风味吃“奤奤面
鸡蛋醪槽
鸡蛋醪槽是流行于晋南、太原一带的风味小吃。以红米为原料,大火蒸熟,冷水冲好,搓开米粒,按不同季节不同用量,放入醪糟曲搅拌均匀,入缸封口,发酵即成。喝时加水和白糖,烧开打进鸡蛋,黄白相间,酸甜清香,具有健胃、助消化、润肺、活血等医疗功能。
羊肉臊子饸饹
羊肉臊子饸饹是韩城人的一个骄傲。几乎所有到韩城的客人,必定会受到这样一种美食的款待,并且差不多都是在第一次宴席上。 羊肉臊子分层次进行制作。一是制作臊子。一斤羊肉切六十个小块或小片,厚薄与大小,都大约像筷子头。用羊油,掺咸面酱,羊肉最后投入,边煎边搅,加适量精盐及调料粉。关中人把这样的烹饪方法叫做干
渭南鸡蛋醪糟
醪糟重在作醅。江米泡入净水缸内,水量以淹没米为度,夏泡八时,冬泡十二时。米心泡软,水空干,笼蒸半时,以凉水反复冲浇,温度降至三度以下,空水,散置案上拌糯粉,装入缸内,上面拍平,用木棍在中间由上到底戳一个直径约半寸的洞。后,盖草垫,围草圈,三天三夜后醅即成。 卖主多老翁,有特制小灶,特制铜锅。拉动风箱
羊肉饸饹
古称“河漏”。羊肉臊子饸饹起源于唐代,韩城山区除了产羊,还产荞麦。因为荞麦适宜在瘠薄的土壤中生长,对耕作要求也比较粗放,以前地多人少的山区,在一些坡地上撒种些荞麦,也不失为广种薄收的良策。有了羊肉,又产荞麦,羊肉饸饹便顺理成章的发展发展成为当地的名小吃。 羊肉饸饹的做法,最关
馈赠蒸食
馈赠蒸食 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娘家母亲给刚出嫁的女儿定期“送馍”,另一种是家庭内部的节日馈赠。 ①送馍旧时的婚礼,多在秋收冬藏后进行。因为此时,已无重大农事活动,乡民便有充裕的时间去料理儿女的婚姻大事。 女儿出嫁后,从来年正月开始,娘家便约定重要亲戚,借节日,带上一些精致而又有
喜庆蒸食
喜庆蒸食 喜庆蒸食是逢年过节,乡民为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而特制的一类蒸食,例如元宵节时,乡民们便在院中置麦积馍,在院中水道口放-馍,门道中放狗儿馍,居室放鸡儿馍,还有刺猬馍、兔儿馍等。在过清明节时,蒸如拳头大小的微型财神馍,名曰“滚蛋蛋馍”,上坟时小孙子用这种馍在墓冢上滚上滚下
往来蒸食
往来蒸食 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商品交易极不发达,因而人们之间的往来,便以蒸食作为礼物。 蒸食往来主要表现在婚、诞、寿、丧四个方面。 婚嫁的往来蒸食名曰“馄饨”,形如人盘腿而坐,大小如普通蒸馍。贺生子的蒸食名曰“圈圈子”,形如圆圈,以一斤水面做成,祝寿一
祭祀蒸食
祭祀蒸食 祭祀蒸食是乡民过年过节、生子、盖房时用来祭神的祭品,主要品种有“枣祃瑚”、“子福”、财神馍、房王馍等。财神馍形如罐状,俗称“银子罐”;房王馍则在财神馍上再加一有顶的盖,象征房子里藏满银子。“枣祃瑚&rdqu
韩城十三花
韩城十三花 韩城川原户户养猪,逢事请客,必杀猪招待,既经济,又盛情。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实践,终于创造出了不同形色的猪肉系列菜肴,典型者,当推“十三花”。 “十三花”就是十三道菜。分别为“五大、五小、一糕、一汤、一丸子”。&ldqu
韩城石子馍
韩城石子馍 石子馍是颇受群众喜爱的传统食品,又名古鏊饼。由于它历史悠久,被称为我国食品中的“化石”。石子馍的原料是面粉、碱面、精盐、熟猪油、鲜花椒叶等,经和面、加工石子,制坯焙焙几道工序制作而成,其特点为酥松荃香,易于消化,携带方便,利于储存。石子馍是渭南农村孕妇产后常吃的食
上一页1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