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眉山市
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眉山市人物

眉山市人物

知玄
知玄,全称释知玄。字后觉。俗姓陈眉州洪雅人。母魏氏。梦月入怀。因而载诞。乳哺之间。见佛辄喜。五岁祖令咏华。应声而就。七岁遇泰法师在宁夷寺讲涅槃经。玄入讲肆若睹前。因是夕梦佛手案其顶。遂出家焉。十一落发。诣唐兴西安寺。传大经四十二卷远公义疏辩师圆旨一百二十五万言。指擿缁徒。动露老成。时丞相杜元颍作镇西
曾璧光
曾璧光,字枢垣,又称枢元,乾隆六十年(1795年),出生于四川省洪雅县柳江曾子祠一户农家。道光三十年(1850年)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咸丰九年(1859年)授贵州镇远府知府。同治六年(1867年)赏二品顶戴,命署贵州巡抚。当时,贵州各种势力蜂拥,恶霸土匪啸聚山林,烧杀抢掠,祸害百姓。整个贵州除
田锡
田锡(940~1004),字表圣,田锡初名继冲,后更名为锡。嘉州洪雅(今属四川眉山市)人,祖籍京兆(今西安),唐末避黄巢之乱定居四川眉州洪雅(今槽渔滩镇)。曾祖父、祖父均为当时洪雅之名士,太平兴国三年(975)进士,官至右谏议大夫。北宋初年政治家和著名作家,在宋初的政坛和文坛享有较高的声誉。深为宋初
释知玄
知玄,全称释知玄。字后觉。俗姓陈眉州洪雅人。母魏氏。梦月入怀。因而载诞。乳哺之间。见佛辄喜。五岁祖令咏华。应声而就。七岁遇泰法师在宁夷寺讲涅槃经。玄入讲肆若睹前。因是夕梦佛手案其顶。遂出家焉。十一落发。诣唐兴西安寺。传大经四十二卷远公义疏辩师圆旨一百二十五万言。指擿缁徒。动露老成。时丞相杜元颍作镇西
何军林
何军林,1957年出生于四川省洪雅县。1976年3月参军,中共党员。1978年底,何军林所在部队开赴云南边防前线执行备战任务。他耳闻目睹越南侵略者肆意侵占我国领土,杀我边民,毁我村庄的累累罪行,义愤填膺,时刻盼望着上级快下命令严惩侵略者,保卫祖国的和平与安宁,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他对战友说:“生活是
唐庚
唐庚(1070~1120) 北宋诗人。字子西。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绍圣进士,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道中病逝。唐庚与苏轼是小同乡,贬所又同为惠州,兼之文采风流,当时有小东坡之称。但唐庚为诗,重推敲
可朋
可朋(约896—963),眉州(今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城东人,幼聪慧过人,晚年披缁于丹棱县城南九龙山竹林寺,《十国春秋》卷第五十七·后蜀十有《僧可朋传》。可朋平生不拘佛家法度,酒量过人,自号醉髡,世称“醉酒诗僧”。曾积酒债无以偿还,常借诗朋好友之资以度岁月。 可朋善诗,常借诗抒 感,陶冶性情,喜云游名
史克恭
史克恭,?—966年,生于五代中,祖籍山西太原。祖父为监邛(治所在今四川邛崃市)尉。避唐末乱世,全家定居丹棱(今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宋初,史克恭进士及第,后因佐王师有功,被任命为丹棱县令。乾德二年(964),宋王朝为统一全国,举兵六万伐蜀。乾德三年(965)末,后蜀灭亡。次年,宋军入据成都,军纪涣
唐淹
唐淹,字彦通,生卒年不详,今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人。北宋经学大师。唐淹六岁丧父。幼自仰刘歆、郑玄之学,苦读经书。其经学造诣在宋仁宗嘉祐、宋英宗治平(1056—1067)年间有盛名。其时学经者纷纷投其门下,推为一代宗师。唐淹学博而不杂,但应试屡不中,龙图阁直学士陆铣(shēn,杭州人)爱其才,荐于朝,竟
彭端徵
彭端徵(1715——1759),彭端淑弟,字子徹,今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双桥镇桂香阁人。彭端徵性倜傥,幼时读书,仅观其大意,不屑事章句,但聪敏绝人,每下笔,千言立就。乾隆九年(1744)乡试中举,出宰山东栖霞县(今山东栖霞县)。其时登(州)莱(州)地区大旱刚过,米价昂贵,人民生活困苦。前令曾请粜常平仓
彭遵泗
彭遵泗,1702—1758年,字磐泉,号丹溪生,丹棱县高桥翠笼山人。清代诗人、学者,与兄端淑、肇洙齐名,并称“丹棱三彭”。彭遵泗自幼颖异,孩提时即表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7岁时,偶濯手水边,随口吟出“素手濯长渠,扬波混太虚。还将指上沥,惊散水中鱼”。语压同辈,大有力追匠手之势。后在外祖父夹江名儒王庭诏
彭肇洙
彭肇洙,字仲尹,清代丹棱县高桥翠笼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双桥镇桂香阁)人,1699—?,约清高宗乾隆年间在世,著名文学家彭端淑孪生弟弟。彭肇洙出生于一个富庶家庭。其祖父彭万昆为明未怀远将军,清初任四川都督佥事。彭肇洙的8位叔父,多为举人、知县。他自幼聪悟过人,情志酷似兄端淑。常受先辈“崇实黜浮,又
彭端淑
在清代丹棱彭氏诸兄弟中,名气最大、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是排行第二的彭端淑。对他,也许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很多人上小学时就读过他的一篇议论小品文《为学一首示子侄》,也就是《为学》。彭端淑(1699年-1779年),字仪一,号乐斋,眉州丹棱高桥翠笼山(今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双桥镇桂香阁)人。著名文学家,蜀中
李壁
李壁,字季章,号石林,又号雁湖居士,又号石林,谥文懿。眉之丹棱人,南宋历史学家李焘之子,生于公元1157年(一说1159年),殁于1222年,享年65岁。李壁仕至礼部尚书、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端明殿学士、赐资政殿学士。李壁少聪颖,日诵万余言,词精练,文采飞扬,宰相周必大见其文,大为惊异,“谪仙李
李埴
李埴,约1161~1238年,字季允,一作季永,号悦斋,眉州丹棱(今四川眉山市丹棱县)人。李焘第七子。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宁宗庆元三年(1197),除秘书省正字。嘉定四年(1211),除成都府路提刑。六年,为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除秘书少监、起居舍人。理宗绍定四年(1231),为四川
承皓
承皓,1011~1091年,北宋禅僧,眉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人,俗姓王。也称为荆门军玉泉承皓禅师。承皓的事迹主要见于《佛学大词典》、《荆门玉泉皓长老塔铭》和《续传灯录》之荆门军玉泉皓禅师传。《佛学大词典》载:承皓天圣年间(1023~1031)依大力院出家。后游学诸方,至复州 (今湖北沔阳,现改为湖
成无为
成无为,唐代丹棱人,生卒年不详,史书无载,她的故事主要来源于杜光庭的《道教灵验记》和现存丹棱县龙鹄(hè)山的《龙鹄山松柏之铭碑》。唐宋时期,大一统国家为了巩固统治,由皇帝下诏提倡道教,而且身体力行,建道观,赐封号,于是道教有了很大的发展。道教兴盛,便也出了一批高道,男道士有,女道士也有。眉山张远霄
黄宗贤
黄宗贤(1958.6—)别名凌宇,四川丹棱人。擅长美术史论。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大美术系,1985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史论研修班学习。历任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 院讲师、教授、副院长,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著作《中国美术史纲要》获 全国第三届优秀教材中青奖。出版有《创作》、《佛陀世界》(合著
万明
万明,1962年11月15日出生在四川省丹棱县。1978年高中毕业后,被安排在县畜牧局工作。1979年调到县广播电视局,担任采编工作。1982年,考上电视大学中文专业。他边学习、边工作,为中央、省、市级报刊、电台撰稿,其中许多文章和作品被采用。1985年11月,万明调入共青团四川省委主办的《青年世界
吴洪芹
吴洪芹,女,汉族,1961年5月生,四川丹棱人(四川名山出生),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哲学硕士。1979年09月——1983年07月,四川大学哲学系学生;1983年07月——1985年09月,西安医科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教师;1985年09月——1988年0
杨栋
杨栋,眉山青神县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在南宋宋理宗(1224年—1264年在位)时期。曾官居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拜参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只是亲近权臣,一生毁誉参半。生平事迹见《宋史·杨栋传》。杨栋开始在剑南西川节度手下任职。还没来得及上任,母亲去世。待守丧期满,迁荆
陈慥
陈慥(生卒年不详),字季常,北宋眉州(今四川青神)人,一说永嘉(浙江今县)人,陈希亮第四子。居于黄州(今湖北黄冈市黄州区)之歧亭,常信佛,饱参禅学,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与苏东坡是好友,常与苏轼论兵及古今成败,喜好宾客,蓄纳声记。人物生平眉州青神(四川眉山市青神县)人,字季常。生卒年不详。陈希亮
陈希亮
陈希亮(1001—1064)字公弼,四川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县)青神山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嘉祐二年(1057)知开封府推官,转任京西转运使、京东转运使,以年老要求辞职归家,不允,转知凤翔府。时凤翔常平仓库存粟可用12年,仓库主事者担心粮腐烂不可食,适值凤翔大旱,民饥无食,希亮主张开仓
余榀
余榀 [生卒]1607-1685 [籍贯]青神县人 [朝代] 明清朝 [主要著作][小传] 明大司马肃敏公后裔,世袭锦衣卫,指挥千户。明清易代之际,农民起义军席卷全川。谋结勋卫子弟兵杀义军,不克,黄冠羽衣,避难江南。参戎幕。复去之鄞,遂家四明。卖古文诗字以自给,筑小楼,署曰“借鉴”。楼临西湖,上结七
余青野
余青野 [籍贯]青神人 [朝代] 明朝 [主要著作],[小传] 明孝宗、武宗时在世。以举人荫锦衣卫百户。贵州都匀夷作乱,请自讨之,有功,加正千户世袭。历任指挥佥事、提督街道、指挥同知。忤权宦刘瑾,调南京,卒。著有《归田草》、《九边形势》。《四川通志》有传。
杨汝明
杨汝明 [籍贯]眉州青神人 [朝代] 宋朝 [小传] 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进士。授成都观察推官。宁宗开禧二年(1206),吴曦叛乱,汝明拒不受其召。乱平,四川宣谕使吴猎荐于朝,遂召入,补官。嘉定四年(1211),除秘书郎。寻转著作郎。八年(1215),擢军器少监。十二年(1219),迁起居舍人
杜敏求
杜敏求(约1039~1101),字趣翁,一字拙翁(《范太史集》卷五五《手记》),眉州青神(今属四川眉山市青神县)人,杜甫之后,为官清廉正直。吕陶《朝请郎潼川府路提点刑狱杜公墓志铭》,言其先出于唐杜氏甫字子美,唐肃宗时流落剑南,居成都西邻;及下江陵留二子守成都籍,杨子琳之乱,避患奔眉之东山大垭,后有葬
王叔文
王叔文同志1927年3月出生于四川省青神县,1945年至1950年在四川大学法律系学习。1950年9月参加工作,任四川大学秘书室组员。1951年至1957年在苏联喀山大学法律系、苏联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学习。1957年6月在苏联莫斯科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8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1
梁慧星
梁慧星(1944年1月16日-)中国民法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四川青神人。中国民法典编纂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工作经历1944年出生在抗战大后方的川西岷江之滨。1962年毕业于青神县中学。1962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1966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1968年起在云南省昆明市农用轴承厂
余子俊
余子俊(1429~1489年),字士英,明代大臣,青神(属今四川省)人。余子俊于景泰二年(1451)举进士,授户部主事,进员外郎。在户部十年,以廉洁、干练著称。天顺初年(1457),知西安府(今陕西西安市),在任六年。他刚到任时,遇到年馑,就当机立断开仓,用十万石粮食赈贷,让受贷者分期偿还,百姓既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