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牙地毯

湟中是汉、藏、回聚居的地方,因而藏毯是各民族都爱用的。
湟中的加牙藏毯闻名于河湟有一二百年了
加牙地毯,着实叫人珍爱。这些地毯,大的可铺满数间客厅。小的只是一片坐垫,一般常见的地毯是条形的,铺在床上,睡一人刚好,这些地毯用纯羊毛绒纺织而成,用手去摸毛茸茸的,结实得可以用几辈子。地毯上面是质朴而绚丽的画面,有山、有树、有云、有海,使人不得不为地毯匠人的手艺而惊叹。
地毯何以出自加牙,还有许多故事。加牙是原马场藏族乡一个小村,据说嘉雅活佛一世格桑欧珠就生于这个村,那时这个村不叫加牙,而叫孤山庄,自从出了嘉雅活佛后才把这个村叫加牙,还把北起陈家滩,南至黑城的一片地域通称为加牙滩。
湟中县造毯艺术是从加牙开始的。清朝道光年间加牙村来了一名流浪汉,祖籍宁夏。人称"薜爷"这位"薜爷"被好客的加牙村人留住,竟一住不再回去,谁知这位"薜爷"自幼学得一手做地毯的好手艺,在加牙村带出了几名徒弟。"薜爷"去世了,地毯手艺却留在了加牙村。
本世纪20年代初,加牙村出现手工地毯作坊,一片片地毯走向村外,加牙地毯的名声也一天天大起来,30年代初,西宁出现了开办地毯专业的职业学校,青海军阀马步芳常派人来加牙村抓匠人去授课,生活待遇极差,还加上打骂,匠人们东躲西藏。解放后,青海办起西宁地毯一厂,加牙村的人们纷纷拥向厂内放开手脚大做地毯。
走进加牙村,家家户户织毯忙。织毯的多是村姑们。她们用灵巧的手将毛线一根根缠绕到事先持好的竖线上,然后用小裁刀割断。一块地毯,就这样一根线一根线地用手工编织而成。毛线是五彩的,村姑们按事先构思的图案编织,等地毯织完已经是一块有图案的艺术品了。这些地毯又用剪刀进行打磨,平整而美观。
所属地区
key湟中县位于西宁市西部。总面积2430平方千米。总人口49万(2007年)。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土、蒙古族等。县人民政府驻鲁沙尔镇,距省会西宁25千米,邮编:811600。代码:630122。区号:0971。拼音:Huangzhong Xian。地处湟水谷地及两侧山地,由滩地、丘陵中山和高山三种地形组成,除湟水河自西向东流径县境北部外,大南川、小南川、康缠川、云谷川等13条河流呈扇形汇集湟水河,唯群加河自北向南流入黄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温2.9℃,年降水量450-600毫米。湟中县辖11个镇、2个乡、3个民族乡:田家寨镇、总寨镇、上新庄镇、鲁沙尔镇、甘河滩镇、共和镇、多巴镇、拦隆...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