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腰箍

在德昂族的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身上的腰箍。按德昂人的习惯,姑娘成年后,都要在腰部佩戴上数个、甚至数十个腰箍。腰箍大多用藤篾编成,也有的前半部分是藤篾,后半部分是螺旋形的银丝。藤圈宽窄粗细不一,多漆成红、黑、绿等色。有的上面还刻有各种花纹图案或包上银皮、铝皮。这一独特的习俗是唐代德昂族先民--茫人部落以”藤篾缠腰”为饰习俗的延续。
其来历,传说德昂族的祖先是从葫芦里出来的,刚出来的时候,男人们都长得一模一样,女人到处乱飞,后来天神利用智慧将男子的容貌区分开来。男人们为了拴住女人,就用藤篾编成圈将她们套住,女人们再也飞不动了,只好同男人生活在一起。现在的腰箍,就是由那时的篾圈发展而来的。从这个神话可以看出,腰箍的起源有一定的功利目的,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象征意义失去了,腰箍变成了一种装饰品,成了一种美的标志。德昂族认为,姑娘身上佩戴的”腰箍”越多,做得越精致,越说明她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因此,成年妇女都佩带腰箍并以多为荣。青年男女在恋爱期间,小伙子为了博得姑娘的爱,也往往费尽心机,精心制作刻有动植物图案花纹的藤篾腰箍,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于是腰箍又成了她们爱情的信物。
所属地区
镇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西邻缅甸。总面积2642平方千米。总人口16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南伞镇。邮编:677404。代码:530924。区号:0883。拼音:Zhenkang xian。行政区划镇康县辖3个镇、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凤尾镇、勐捧镇、南伞镇、忙丙乡、勐堆乡、木厂乡、军赛佤族拉祜族傈僳族德昂族乡。历史沿革元设镇康路,因镇康河得名。1913年改县。2000年,镇康县辖3个镇、5个乡:勐捧镇、凤尾镇、南伞镇、军赛佤族拉祜族傈僳族德昂族乡、木场乡、军弄乡、勐堆乡、忙丙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8225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凤尾镇 24508 勐捧镇 ...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