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芪

台芪
台芪,即五台山黄芪。该品生长在海拔1500—3000米的五台山地区。
这里坡广土肥,气候环境适宜。据查明可用野生药材300多种,现已采集到的140多种中尤以野生黄芪最佳,质量最好,根条壮,药物含量丰富,远销全国各地,并出口东南亚、台湾、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年销量50吨以上,是中老年人滋身壮体的理想补品。该品为园柱形,上端较粗,长40——90厘米,直径1——35厘米,总灰分小于5%,酸不熔性灰分不超1%,干燥品含量测,含黄芪用甙(C44H6804)不少于0.04%,浸出物照水溶性侵出物测定法项下侵法测定不少于17%。该品甘温、润肺、补气固表、制尿托毒、排脓、生机。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糖,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痛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瘘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蜜制黄芪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糖。
所属地区
忻府区是一个城乡结合的县级行政区,是忻州市委和市政府所在地。全区共辖11个乡、6个镇、3个城市街道办事处,394个行政村,33个城市社区居委会。全区总人口551860人,总面积1986.5平方公里。南北41公里,东西45公里,国土南、西、北三面环山,东部平坦开阔,为忻定盆地的主体部分。历史沿革忻府区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县区。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聚居生息,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属太原郡,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置新兴郡,同年置九原县,北魏永兴二年(公元410年)置秀容郡、秀容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81年)改称忻州,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州为县称忻县,故历史上先后称九原县、秀容县、...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