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黄豆

黄豆也称大豆,起源于中国,从中国大量的古代文献可以证明。汉司马迁(公元前145~前93年)编的《史记》中,头一篇《五帝本纪》中写道:“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鞠五种,抚万民,庆四方。”郑玄曰:“五种,黍稷菽麦稻也。”司马迁在《史记*卷二十七》中写道:“铺至下铺,为菽”,由此可见轩辕黄帝时已种菽。”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中谈到商代(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时指出:“主要的农作物,如黍、稷、粟、麦(大麦)、来(小麦)、秕、稻、菽(大豆)等都见于《卜辞》。”卜慕华指出:“以中国而言,公元前1000年以前殷商时代有了甲骨文,当然记载得非常有限。在农作物方面,辨别出有黍、稷、豆、麦、稻、桑等,是当时人民主要依以为生的作物。”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一中指出:“大豆生于槐。出于沮石之峪中。九十日华。六十日熟。凡一百五十日成,忌于卯。”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诗经》收有西周时代的诗歌300余首。其中多次提到菽。由《诗经》来看,中国栽培大豆已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描叙夏商时代之作《夏小正》中指出:“五月参见初昏大火中,大火者心也,心中种黍菽时也。”
所属地区
南宫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清凉江西岸。总面积854平方千米。总人口45万人(2004年)。市政府驻凤岗街道东街50号。邮编:055750。代码:130581。区号:0319。拼音:Nangong Shi。行政区划南宫市辖4个街道、6个镇、5个乡:凤岗街道、南杜街道、北胡街道、西丁街道、苏村镇、大高村镇、垂杨镇、明化镇、段芦头镇、前紫冢镇、大村乡、南便村乡、大屯乡、王道寨乡、薛吴村乡。链接:乡镇简介历史沿革西汉初年始置南宫县,因周代“八士”之一的南宫适(kuo)封邑于此,汉高祖取其复姓为县名。1928年改直隶省为河北省,南宫县直属河北省。八路军东进纵队于1938年2月进驻南宫县城,建立“南宫县抗日...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