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店村简介〗
邓店村隶属天津市西青区李七庄街,紧邻天津奥体中心、第三高教区。全村600户,1400口人。邓店村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庄,悠悠的丰产河赋予了这里江南水乡般的灵秀,与北方村庄特有的平凡质朴共同成就了邓店村“国画之村、国画之乡”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这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农业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环境建设如火如荼、文化事业蒸蒸日上的现代文明新农村。如今的邓店村高楼林立景色美如画,生活幸福充实,文明向上成为今日邓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未来在两委班子领导下,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楼宇经济,不断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邓店村的前景将更美好。相传天津是退海之地,邓店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燕王扫北时期,当时大规模移民北迁,邓店人的祖先先后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一带来到此地。从此,便在这片土地上拓荒耕作,繁衍生息。那时候邓店是通往河北、山东、江苏的交通驿道,很多商人路过此地借宿,邓氏兄弟由此看到了商机便在路边开了一家小客店,名为“邓家店”。客店的生意非常兴隆,以至后来方圆几十里的八乡百姓慕名来此定居。从几姓人家发展到30多户人家,村落逐渐形成。由此得名“邓家店”。邓店村附近有杨柳青博物馆、天津热带植物观光园、石家大院、天津希乐少儿休闲旅游区、天津水高庄园等旅游景点,有沙窝萝卜、盘山盖柿、耳朵眼炸糕、白汁银鱼、冬笋虾卷等特产。
〖邓店村特产〗
荷包牡丹虾
原料:鲜大虾10只、冬笋15克、黄瓜皮15克、鸡蛋3个。 调料:盐、味精、料酒、胡椒粉、白糖。 制法: (1)大虾去头尾洗净切段,冬笋,虾尾部切末,虾肉末,笋末加调料炒熟。 (2)虾脑焯水后沥干切末,黄瓜皮切菱形片。 (3)鸡蛋摊成10个圆蛋皮,放入虾馅,捏成荷包状,粘上黄瓜皮,虾脑后蒸1分钟。 (
煨烤桂鱼
桂鱼一条(重约750克)。 新鲜荷叶一张、麻绳一根、酒坛泥适量;猪精肉75克、猪网油75克。葱丝5克、姜丝1克、熟猪油25克、山奈0.1克、白糖2.5克、酱油5克、味精2.5克、精盐2克、粗盐50克。 【制作过程】 桂鱼去鳞,从背部剖开,去掉脊髓骨和内脏,洗净后用洁净的布擦干,用精盐2克、味精1克、
好味鸡
【原料】 光鸡1只(重约1000克),葱2棵切短,姜丝约100克。调味料:生抽25克,糖15克,沙姜粉15克,细盐30克,酒15克。 【制作过程】 1. 将鸡洗净,抹干,用少许生抽搽匀鸡皮表面,将姜丝葱及调味放入肚内,用小竹签密缝鸡肚,鸡肚向上置碟内,用微波保鲜纸包好,留一小孔疏气。 2. 把鸡放
烤麸大包
白面粉500克,鲜酵母半块,发酵粉少许,烤麸300克,水发黑木耳50克,姜末5克,酱油少许,精制盐6克,白糖20克,鲜味王2克,水淀粉40克,香麻油25克,花生油75克 【制作过程】 1、将烤麸与水发黑木耳分别剁成碎末,放在一起加酱油、盐、白糖、鲜味王、姜末、香麻油、花生油拦匀后,再放入水淀粉拦匀,
越式凉拌鸡丝
【原料】 熟鸡丝300克,大头菜100克,胡萝卜50克,洋葱丝20克,青叶4克, 蒜茸花生100克,精盐3克,白糖5克,白醋5克,冰水10克,鱼露10克。 【制作过程】 1、将大头菜丝、胡萝卜丝、洋葱丝分别泡水30分钟,捞出沥干。 2、把精盐、白糖、白醋、鱼露放入胡萝卜丝中拌匀,成为甜酸料。 3、将
酥香凤翅
鸡翅500克,盐5克,胡椒粉0.5克,葱片,姜片各10克,绍酒10克,生油适量,淀粉20克,蛋液20克,面包渣25克,辣酱25克,上汤500克. 【制作过程】 (1) 将鸡翅斩去两头留中段洗净,飞水 (2) 锅内放油烧热,下入葱姜爆香,加上汤,盐,胡椒粉,绍酒,下鸡翅煮至八成熟捞出,取出骨,粘淀粉,
〖邓店村景点〗
安氏家祠
安氏家祠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安氏家祠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估衣街施医局胡同2号,年代为清代。杨柳青安氏祠堂始建于1720年,原为住宅。1934年,该建筑改为家祠,后几易其主。2001年,该建筑被辟为安氏祠堂并被西青区人民政府批为西青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对安氏祠堂进行修复。20
杨柳青火车站
杨柳青火车站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杨柳青火车站时代:民国地址:杨柳青火车站位于杨柳青镇北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始建于1912年京浦铁路竣工时建造。占地面积575平方米,砖混二层德式建筑,平面成“口”字形,屋面盖红色筒瓦,陡坡开天窗,正面四间木制月台,两侧边门拱券式券门,保存基本完好。189
安氏祠堂
安氏祠堂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安氏祠堂年代:清代(公元1720年)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估衣街施医局胡同2号类别:古建筑“安氏祠堂”始建于1720年,距今已有285年的历史,赶大营的先导安文忠即在此出生、成长。该建筑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改建家祠,后几易其主。2001年辟为安氏祠堂,被西青区
董家大院
董家大院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董家大院时代:清光绪地址:董家大院位于杨柳青镇猪市大街。始建于光绪三年(1877年),由董兆荣修建,占地面积1200平米,建筑面积686平米。建筑采用轴线对称制布局,五间两进双路四合院建筑。较好的保存了杨柳青地区民宅原貌。董家先世从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迁来,此后分
当城寨址
当城寨址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当城寨址位于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当城村西800米,年代为宋代。2013年1月5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当城村:当城村位于辛口镇政府驻地以西1.5公里。西沿子牙河,东靠津静公路。人口近8000人,有土地15400余亩,以种植业为主。是西青区人口最多
北方花卉有限公司
北方花卉有限公司为科普教育基地。天津市北方花卉有限公司,始建于1996年,位于我市西青区中北镇曹庄,由曹庄花卉市场、园艺培训中心、生态植物观光园三部分组成,其中园艺培训中心占地400亩,有日光智能温室,实行现代化工厂式花卉生产和转基因新品种的开发,同时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建筑面积40000
〖邓店村人物〗
全赓儒
全赓儒 (1913-1937),又名全绍武。山东省临沂县人。生于哈尔滨市。幼年家贫,早年丧父,生活全靠母亲给人家做针线活及父亲生前在广信轮船公司当船长的抚恤金度日。小学毕业后,先后在东省特别区第一中学、第三中学和扶轮学校读书。1928年11月9日,积极参加了哈尔滨学生反对日本修筑五路的斗争。并肩扛大
李克瑜
李克瑜(1921—1944)临沂河东区九曲店村人。1935年考入山东省临沂简易乡村师范学校。 1938年4月弃学回家。次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中共九曲店党支部成立任支部书记。1943年初任中共临沂城关特支书记,并在日伪模范小学以教师身份为掩护,获取和传送情报。1944年春,他获取日军要对滨海
孙金宣
孙金宣(1884—1944)原名孙锡声,又名孙实。临沂县西曲沂村人。1906年考入沂州中学堂,毕业后,于1909年入保定“陆军速成军官学校”学习。1910年,与李梦溪、王荫南、李淑九等设秘密机关于济南东流水街,“从事运动学生与军队”,以反抗清王朝的统治。1911年10月与革命党人、新军第六镇统制吴禄
石金芝
石金芝(1915—1941)字涵九。临沂河东石家村人。哥哥石金鼎1939年秋任中共苍马办事处联埠乡民主乡长,1941年4月在苍马区(今临沭县) 石埠村突围战中牺牲。弟弟石金铎,中共党员,1939年被滕县汉奸申宪五逮捕,不久就义。他1938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沂沭河地区组建了临郯青救团第十九分团,成
董少白
董少白(1896—1939)临沂大岭村人。1936年在张学良部任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到延安抗大学习,翌年10月返回家乡。1938年11月任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十二支队政治部主任,翌年3月任山纵二支队参谋长。6月在梁邱战斗中牺牲。
孙善师
孙善师(1904—1933)原名孙镇国。临沂桥西村人。192 6年在济南省立高中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组建中共临郯县委,先后任县委组织和宣传委员。7月组织樊家埝-时被捕。1933年9月18日在济南泺口就义。为“泺口九烈士”之一。
夏侯先
夏侯先(1884—1918)临沂城人。连续两次当选为山东省参议会议员。1915年秋任县劝学所所长,倡办乙种工业学校、商业学校及女子师范讲习所、女子高小,扩充学校50余处。
全胜
全胜(1848—1914)字凯臣,又名全立道。兰山县颜家红埠寺(今属临沂市)人。爱国将领。少时曾做过小本生意,成年后投军,随部驻防兖州。当时黄河经常决口,全胜随部治理黄河。他性情勇毅,臂力过人,治河时立大功,被提升为千总。在治河10年间,屡建功业,又被提升为游击、管带、左营参将以副将补用。后又多次立
李光仪
李光仪(1875—1912)字小岩。临沂城人。1894年(光绪二十年)入县学。后考入保定师范学堂速成科。毕业时,因其才华出众,被选为官费留学生赴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攻读。1905年8月, 李光仪参加了1000多名留日学生在东京召开的欢迎孙中山大会,支持同盟会筹备会。同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由
王文俊
王文俊(1910—1985)女。临沂城人。著名画家。自幼随父母寄居济南,曾就读于山东省立女子中学。毕业后到青岛市立中学任音乐教师。在青岛经常随三哥王玫参加音乐演奏活动,曾参加演奏大型乐曲《满德林》。她受大哥王卓之影响,酷爱绘画,后考入北京女师大美术系深造。毕业后定居天津,结识了许多京津著名书画家。“
齐风山
齐风山(1918—1983)临沂山北头村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办起全县第一处农业合作社,并任社长。他带领群众打井抗旱,实行科学种田,使粮食获得丰收,农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翌年被评为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
赵怀祥
赵怀祥(1911—1980)临沂大岭村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村党支部书记。1953年任本村农业社社长后,带领社员向粘土地里压沙改土,兴修水利,把全村1600亩地改造成稳产高产田,使粮食亩产由100公斤提高到300公斤,皮棉亩产达到35公斤。1954年,他被评为省农业劳动模范。19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