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井堡遗址

砖井堡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砖井堡位于陕西省定边县砖井镇北高速入口以南。明长城延绥镇西路关堡。砖井堡,明正统2年创建于定边县城东南3里处,因附近有砖砌水井而得名。成化10年南迁至东海螺城,嘉靖中又修复旧堡防守,该堡北至大边仅1里,今堡内辟为耕地。三城门均遭破坏,残留豁口。该堡北至大边2里,东南至柳树涧堡40里。
据《定边县志》载:砖井堡为“明正统二年(1437)巡抚郭某建,万历六年(1578)增高,砖砌。乾隆三十四年(1769)知县徐观海重修。周围凡三里二百五十步。”明时砖井堡辖长城“一十七里,墩台二十二座。”这段长城墙体多已圮坍成波状,高约2~4米,墙下多淤沙,墩台亦已成堆状。长城两侧均为耕地。有文献记载:余子俊撤砖井置新兴,柳树涧奏守永济,故砖井和柳树涧不驻兵。
砖井堡北侧距长城不到100m,北侧有长城天堑,其东、西、南侧城墙薄弱,为敌人易于攻破方向,所以均设瓮城。如堡内地形复杂,则平面布局不规整,依地势而建,其方向性主要取决于外部交通的来向。
堡城的破坏主要来自人为因素,垣体修建大量窑洞,直接危害堡城的安全。堡城包砌的砖石被拆光,夯土墙体尚较完好。堡内居民今已外迁,堡内辟为耕地。堡城有门三,东称“靖东”,西称“宁西”,南称“南安”,今三门均毁成豁口。
时代:明
地址:定边县砖井镇
保护范围:以城堡四周城墙遗迹为界,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
砖井镇:砖井镇位于白于山区向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过渡地带,北部为毛乌素沙漠的南缘,中部为白于山洪漫滩区,南部为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是定边县域地势地貌的“缩影”。镇域总土地面积为680.39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位于县城东23公里处,全镇辖20个行政村,162个自然村,有人口7211户28228人(有劳动力19161人);全镇共有党支部27个(其中村党支部20个),党员…… 砖井镇
所属地区
定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处,地处鄂尔多斯草原向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素有“旱码头”和“三秦要塞”之称,与靖边县、本县安边镇合称“塞上三边”。总土地面积 6920 平方公里,位列全省第三位。总人口35.9万人。共辖1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16个镇。有12个社区、185个行政村。县域历史悠久早在夏、商、西周时期就有原始部落的游牧活动。秦汉时期定边属于新秦的一部分。北魏时设大兴郡,西魏时改称五原郡,后又称盐州。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时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的范仲淹,以“底定边疆”之意取名“定边”(宋元时期定边先后属延安府和庆阳府,均隶属于陕西行省,明代时先后隶属于陕西布政司延安...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