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
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榆林市 > 定边县主页
〖定边县简介〗
定边县位于陕西省西北部、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处,地处鄂尔多斯草原向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素有“旱码头”和“三秦要塞”之称,与靖边县、本县安边镇合称“塞上三边”。总土地面积 6920 平方公里,位列全省第三位。总人口35.9万人。共辖1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16个镇。有12个社区、185个行政村。县域历史悠久早在夏、商、西周时期就有原始部落的游牧活动。秦汉时期定边属于新秦的一部分。北魏时设大兴郡,西魏时改称五原郡,后又称盐州。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时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的范仲淹,以“底定边疆”之意取名“定边”(宋元时期定边先后属延安府和庆阳府,均隶属于陕西行省,明代时先后隶属于陕西布政司延安府和庆阳卫、延绥镇)。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正式设县(距今287年)。革命战争时期,定边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边特委、三边分区机关驻地(当时陕甘宁边区共辖延安、绥德、三边、关中、陇东5个分区)。定边县张崾先镇铁角城村是中央工农红军长征由甘肃进入陕西的第一站。抗日战争时期,王震将军率领359旅在定边县花马池盐湖开展原盐生产,成为陕甘宁边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1936年6月红军西征时解放。1949年安边县建制撤销(设县于1936年5月),并入定边县。文化底蕴深厚边塞文化、黄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汇聚交融,形成了许多自然人文景观。境内有270多公里隋、明古长城遗址、384座长城墩堠、37座宋代、明代古堡关寨遗址和32座清代、民国时期烽台堡寨遗址。剪纸、说书、皮影等非物质文化丰富多彩。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剪纸艺术之乡、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陕西省文化先进县、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曾涌现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北伐战争将领郑思诚、抗日爱国将领高桂滋,以及党的九至十一大中央候补委员、十二大代表、全国人大三届、四届代表、全国劳模李守林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近年来又涌现出党的十八大代表、治沙英雄、全国劳动模范石光银,全国劳动模范、新时期石油“铁人”张林森等一大批杰出人物。气候环境独特全县海拔1303-1907米。为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县域南部为白于山区,占全县总面积52.8%,白湾子镇魏梁山海拔1907米,为陕北最高峰。北部为平原草滩区,占全县总面积47.2%。属资源性严重缺水的县,年平均降雨量325毫米,无定河、泾河、洛河源头分别位于我县学庄乡、白湾子镇和杨井镇境内,八里河是一条全长54.5公里的内陆河。全县森林保有面积314.6万亩,森林覆盖率29.4%。物产资源丰富定边是全国县级区域石油产能第一大县。石油探明储量16.18亿吨,含油面积5000平方公里,天然气探明储量3000亿立方米,含气面积4992平方公里,按目前开采量测算,预计还可开采50年以上。县境内共有油气井2万多口,采油气井场7000多个,原油年产800 万吨以上,天然气年产16亿方以上,油气年产超过1000万吨。定边是“西北前列、陕西第一”的新能源产业示范县。有300多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我县按照省、市“建设陕北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和“打造陕北大型光伏电站”的战略构想,规划到2020年全县风力、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达到6600兆瓦,总产值达到83亿元。已建成并网315万千瓦,其中风电195万千瓦,光伏120万千瓦;在建风电项目80万千瓦。被国家财政部、农业部、能源局命名为“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被国家农业产业协会命名为“绿色环保节能示范县”。华能狼尔沟9兆瓦分布式风电场是全国首个分布式示范发电项目,国电繁食沟49.5兆瓦风电场是陕西省第一座风力发电场,建成的870兆瓦光伏电站是陕西省目前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站。定边是陕西省唯一的湖盐产地。有天然盐湖14个,盐湖面积100平方公里,2011年以来由延长石油盐化工公司实施盐湖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由于受市场环境影响和延长石油对非油项目的处置,目前项目处于暂缓实施状态。定边是陕西现代特色农业大县。全县有耕地380多万亩,基本农田280多万亩,人均耕地10多亩。是世界红花荞麦原产地保护区、中国马铃薯六大生产县之一、中国马铃薯特产之乡、中国马铃薯美食之乡。近年来连续获得玉米、马铃薯、球茎甘蓝、地膜辣椒等10多项全国单产最高纪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通过国家整县环评,马铃薯、荞麦、羊肉被国家质监总局批准受地理产品标志保护,其中定边荞麦粉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评定为国家标准。定边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业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县”,被国家农业部、中科院、中国种子协会联合命名为“西北旱作区马铃薯主粮化示范基地县”。2019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市决策部署,围绕“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城镇化改善民生”总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产业为纲、项目为王、企业为本、服务为魂”为工作主线,深入实施“133体系”建设,抓重点带全局、强优势补短板、谋变革求突破,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坚决打好三场攻坚战,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定边。经核算,201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317.62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87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11.85亿元,下降0.1%;第三产业增加值77.90亿元,增长7.7%。人均县生产总值达93212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75.35亿元,占GDP比重为23.7%。
〖定边县特产〗
薯类加工品
薯类加工生产基地以石梯村9社为主,年加工能力1500吨,产值1500万元,带动种植和加工农户7500户,帮助该社农户人均增收1343.75元。该基地产品远销东北、云贵川等省。产品有销路且十分看好。
塞上香哪
香哪,是榆林传统名食品中的一绝,其历史悠久,用料考究,制作独特。其渊源可上说溯至1000多年前的唐代。今天,"榆林香哪"的用料和制法根唐代的"消灭饼"一脉相承,只是有所改进和提高。它与其他油炸食品相比较,最独特之处在于制作时用酒和面,另外加熟猪油等其他原料,经复杂精致加工,制成坯饼,先入油浸泡,再用
炉馍
炉馍 “炉馍”起源于何时?远不可稽。相传元朝末年就有百姓在炉馍中夹纸条,“炉馍”是安边(今属定边县)的传统美食。由于选料精,做工细且极其考究,历经三百年,赢得了四海美誉,八方食客。人们都知“炉馍”好吃,但并不知道还有一个美丽的传
荞面摊馍馍
荞面摊馍馍 将糁子荞面和成硬面团,再加上冷水用手反复揉成稀糊状,把锅烧至七八成熟,抹上清油,再用勺子把面糊均匀地摊在锅里,烙熟后即可吃。摊荞面馍馍要有技术,一是面糊稠稀要适中,二是往锅里摊时薄厚必须均匀,以薄为最佳。荞面摊馍馍,配上炖鸡肉尤为好吃。乔洼梁的农村妇女摊出来的摊馍馍,薄如纸,大如锅盖,吃
荞面馎饦
荞面馎饦 荞面馎饦好吃,可做起来比较麻烦。先将面和好,软硬适中,然后用手搓成手指粗细的圆条条,夹在左手,右手将面揪成指头蛋大小的小块,拇指一搓一捻,便成了一个个小小的面卷儿,玲珑小巧,薄而不粘。捻馎饦要有技巧,好手段的媳妇一捻一个空卷儿,个个形状似枣核。 馎饦捻好后,将羊肉切成碎丁,再将洋芋也切成同
定边羊羔肉
羊羔肉是定边,靖边独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也叫宰羔子肉。宰羔子肉是滩羊出生40天左右,宰杀的羊羔,以公羊羔为主。羊羔肉的吃法有两种:一是清蒸法。即将羊羔肉带骨头剁成一寸见方的块,将清油至锅中烧七八成热,放入花椒面、姜丝、蒜片、葱丝等,爆出香味,投入肉块,用旺火拦约10分钟左右,待肉块呈白色状,加入面
〖定边县景点〗
安边起义旧址
安边起义旧址位于榆林市定边县定边镇原文昌阁遗址。1945年10月,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形势下,胡宗南认为新11旅的主官和第1团不可靠,决定将新11旅调至包头改编,伺机加以“解决”。代旅长曹又参闻讯后亲赴榆林请示邓宝珊。趁曹又参赴榆林之机,10月15日,新11旅-军官吴棻、石佩久、史舫诚与2团副团长张
三边报社旧址(李季旧居)
三边报社旧址(李季旧居)位于榆林市定边县定边镇。1942年,三边分区机关驻定边,中共三边分区委员会机关报创办《三边报》。每5天出版一期,八开石印。主要发行在三边属地的定边、靖边、盐池、吴旗等4县。1945年10月以后,增发安边县。每期发行量约2000份。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
陕甘宁边区第三师范(三边公学)
陕甘宁边区第三师范(三边公学)位于榆林市定边县定边镇定边四中院内。1939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在三边分区驻地定边建立第三师范学校(后称三边师范),派卢勤良、文普华负责筹建工作。1940年5月4日,第三师范正式开学,当时设1个班,学生40余人。校长由三边分委书记白治民兼任,副校长卢勤良主持工作,
新兴堡遗址
新兴堡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新兴堡遗址时代:明地址:定边县油房庄乡王湾村保护范围:以城堡四周城墙遗迹为界,各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延50米。2008年,新兴堡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油房庄乡:一、基本情况油房庄乡位于定边县南部白于山区,乡政府距离县城35公里
柳树涧堡遗址
柳树涧堡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柳树涧堡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境内。明长城延绥镇重要关堡。明时柳树涧堡为延绥镇西路所辖十四营堡之一,天顺初始筑,成化9年弃之,驻军归永济堡。嘉靖37年又修复旧堡,由永济移守至原堡,堡城位于今定边县城东南140里的郝滩乡柳树涧村南2里处,隆庆6年增高,堡城今尚存,墙残高1米
三山堡遗址
三山堡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三山堡位于冯地坑乡西7公里,定边县与盐池县交界处,东至下乱沟村1000米,城墙保存完好,城筑在山畔,周长2400米,今无人居住。三山堡在定边县西南45公里。北宋时称三山儿,属盐州。明成化十一年(1475)巡抚余子俊督修堡城。《延绥镇志》载:“三山堡,东至石涝池堡六十里
〖定边县人物〗
崔伦
崔伦,1919年出生,陕西省定边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军。张伯春(一)1938年起,崔伦先后进入陕北公学、中央军委通信学校学习。结业后,历任中共陕西省委电台报务员、台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旅电台区队长、中央机关通信大队大队长、中央军委3局科员、前委通信科科长、中央军委3局总台副台
赵弘灿
赵弘灿,中国清朝官员,于1707年1月30日至1716年11月19日期间,奉旨接替郭世隆担任广东广西总督。赵宏灿(?—1717)清甘肃宁夏(今宁夏银川)人。赵良栋长子。康熙十九年(1680)由荫生擢宁夏总兵,从父征战。历任川北、正定、黄岩总兵,迁浙江提督。四十五年擢两广总督,与巡抚满丕不据实陈报广东
左有礼
左有礼(1910—2000),定边县姬塬镇人,小时在家干活,14岁进学堂读书,17岁又回家务农。1936年6月西征红军解放了定边,左有礼参加了革命。7月,他担任定边县第五(姬塬)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刚上任就遇到庆祝家乡解放,左有礼动员父母亲属筹集粮食30石,羊14只,驴两头,牛一头献给红军,受到上级领
刘维重
刘维重(1919—1999),神木县花石崖乡全家沟村人。刘维重1934年参加工作并加入共青团。1935年加入共产党并任佳芦县二区一乡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党支部组织委员、团支部书记、乡治保员等职。1936年任佳芦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乡党支部书记等职。1941年任乡长。1943年任乡政府委员、党支部书记
郭孝
郭孝(1927—1999),定边县红柳沟镇郭圪村人,祖辈务农为业。郭孝七岁开始给人放驴拦羊。1944年(十九岁)参八路军,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至1953年被选送到石家庄学习。1954年回部队任副政教、政教等职。1956年调到兰州军区司令部担任管理科长。1964年调任西藏军区政治管
杨正喜
杨正喜(1910—1995),定边县樊学乡赵塔坬村人,出生在贫苦农家,两岁丧父,小时其母带他乞讨为生,13岁开始给人家拉长工,定边解放前夕参加革命工作,由乡主席逐级升任至省级领导干部。1935年10月报名参军,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7月至1940年12月先后担任中共定边县第八、第
马生骏
马生骏(1902—1994),1902年农历正月初一日生于本县罗庞塬乡马庙湾村一个农民家庭。一生勤劳俭朴、乐善好施,不食荤腥,不沾烟酒,识书达理,说理评法,深受乡民拥戴。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定环县第六乡(罗庞塬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后任定边县龙儿崾崄(张崾崄)区委秘书。1943年被评为劳动英雄,11月赴
李守林
李守林(1927——1992),祖籍神木县。其父年轻时因家贫流落到靖边县韩家河乡揽工,入赘成家,生守林弟兄2人,守林为次(1927年农历12月6日出生),因在外家出生,故取乳名外外。3岁丧母,父亲带他兄弟两人逃荒到定边县堆子梁镇小滩子村落脚。他们刚到,既无寸土,又无片瓦,耕畜农具一无所有,只得靠揽工
李剑鸣
李剑鸣(1933—1992),别名茂鼎,祖籍陕西省安康县。农艺师。1933年古历正月初一日出生于石泉区和平乡石庙沟村。自愿报名被分配到榆林地区农技站工作。由于工作出色,次年就担任农业技术推广组组长。1953年调任定边县农技推广站站长。任职后,不断深入农村实际调查研究,先后撰写了《定边小麦栽培技术调查
兰双奎
兰双奎(1935—1990),1935年农历十月十四日出生在陕西省临潼县康桥镇西街的一个贫农家庭,自小家境贫寒,生活艰苦。幼年父母相继早逝,他与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相依为命,是哥哥双全供养他在康桥小学、关山中学、西安中专上学读书。上学期间,他靠勤工俭学补贴费用,常常是节衣缩食,克服困难。兰双奎1957
武绍文
武绍文(1898—1985),又名丕烈,刘峁塬乡武渠子村人。自幼读书,毕业于定边县高等小学。初从事教育工作,民国17年(1928)始入政界,历任民国定边县教育局会计、三区区长、联保主任、县财政科科长、三山塘民团团总等职,后辞职在县城经营磨坊。民国25年(1936)定边解放后,参加革命工作,后任县合作
田大润
田大润(1904—1984),定边县刘峁塬乡何东塬村田石磕小村人,祖辈务农为业。大润25岁在本村读书,29岁起先后在堡子湾乡西掌塬村、姬塬乡高前山、辛塬等村教书。1936年(32岁)参加革命工作,任区政府文书、文化教员。193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姬塬区委书记到1942年12月。1943年1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