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特委第四次会议旧址

陕北特委第四次会议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陕北特委第四次会议旧址
0陕北特委第四次(扩大)会议,是陕北革命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革命转变时期的一个光辉里程碑。
会议旧址:在县城西北约15公里的刘家山乡高起家洼村0员高录孝、高录忠家里。这是一个有5孔窑洞的宅院,会议就在西起第二孔窑的掌窑内召开。出席会议的特委成员有马明方、马文瑞、王兆卿、毕维舟、崔逢运、鲁学曾等;还有各地区党组织的代表,如崔田夫、崔田民、高朗亭、赵福祥等;佳县代表张达志、高长久、张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陕北特委代理书记马明方主持,主要议题是:传达0中央北方局对陕北工作的指示精神;总结特委工作;在分析陕北革命斗争形势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如何在陕北开展游击战争问题;选举了新的特委委员。会议共开了四天。
会议决定:(一)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抗粮、抗捐税、抗租的群众运动;(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工农红军;(三)普遍组织农-合会、互济会、妇女会、赤卫队、少先队、游击小组,向敌人进行各种斗争;(四)打土豪分田地,没收豪神地主财产,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劳动农民;(五)建立革0据地,在革命活动比较成熟和巩固的地区,建立革命委员会,建立工农苏维埃民主政权;(六)大力发展党和共青团的组织,恢复和加强县、区党组织的建设,加强党在各方面的领导作用。
会议增补张达志、崔田民、崔田夫、高长久四名同志为特委委员。
高起家洼陕北特委第四次(扩大)会议,标志着陕北特委对武装斗争由组织准备向武装起义转变;标志着陕北游击战争由秘密向公开转变;它对陕北武装革命和陕北苏区的建立起了决定性作用。
所属地区
佳县,古称葭州,因境内佳芦河两岸芦苇丛生而得名,1964年改称今名,佳县是颂歌《东方红》的故乡,是毛泽东率党中央转战陕北时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也是中国红枣名县。佳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西岸,毛乌素沙漠南缘。东隔黄河与山西临县相望,南邻绥德县、吴堡县,西连米脂县,西北接榆阳区,北以秃尾河与神木为界,距榆林市71千米。总土地面积2029.28平方公里。全县辖11镇5乡4行政服务中心,653个行政村,辖区户籍9.41万户,人口26.5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11万人,城镇化30.5%。佳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可分为3个地貌差异明显的区域:北部风沙区,西南丘陵沟壑区和黄河沿岸土石山区。主体山脉有两...陕西省榆林市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