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人物大全 > 陈可珠

陈可珠

所属地区: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 发布时间:2023-12-01 18:05:47

陈可珠(1925~1949年),福州市马尾区快安人。祖父陈继上系前清秀才,父亲陈宜辉与伯父合营京果店及酒库,母亲林春妹原籍晓澳,自幼送给定安村林姓为女。可珠6岁上私塾,11岁时因父亲、伯父相继谢世,家道中落,靠家中一点积蓄到小学五年级插班。小学毕业后辍学在家,以诗书、女红自娱,秀外慧中,颇有诗名。民国32年(1943年)嫁给快安刘大起,生有一女。后大起病故,可珠守寡。民国33年,可珠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先后到福州梅亭、马尾君竹小学任教,养家糊口。民国36年4月,她由堂姐陈秀英牵线,与中共城工部负责人林白接上关系,走上革命道路,并很快成为中国共产党员。此后,可珠以教师身份作掩护,从事开辟新区工作。同年8月暑假,可珠和母亲来到琯头定安村,以娘舅林象春家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组建党的联络站。不久,又以探亲戚、贩猪苗、购蛏干的名义,从定安转到晓澳镇,打扮成农妇,与村里妇女一起织网、下田,通过拉家常,灌输革命道理,很快成为农渔民信任的挚友,在晓澳建立秘密交通联络站,筹集经费、传递情报。民国37年10月,中共五县中心县委把魁岐工委扩组为林连罗沿海地区工委,并改编原魁岐武工队为沿海游击队,可珠为工委委员兼游击队政委,发动定安秘密联络站做好安顿游击队住宿和转移工作,积极开辟水陆交通线,购买0弹药,与进步人士建立-关系,获取经费和情报。可珠把游击队分散到农家里,与群众同甘共苦,身体力行,白天种田打鱼,与农民建立感情,晚上召集骨干开会,传播解放军胜利的捷报,鼓动农民反征兵、征粮、征税,控诉地主渔霸欺压农民的罪恶,相继发动成立定安、晓澳、道澳、湖里、长沙、赤澳等乡镇贫农团,至民国38年1月,贫农团组织遍布林(森)、连(江)、罗(源)三县沿海,组建林连罗沿海贫农团联防委员会,会员达万余人,给国民党强制推行的保甲制度以有力打击。至同年2月,由凌尚武、陈可珠领导的连江沿海工委已开辟了以定安为中心,方圆120多里的游击根据地。此时,沿海工委成立党员干部训练班,可珠兼任党训班支部书记,主持举办11期,轮训党员干部400多名,为游击队输送大批骨干力量。同年5月,在林连罗沿海工委基础上组建中共连江县委,可珠任县委副书记兼游击队政委。6月,率队反击国民党军队对游击区的六路“进剿”,又适时地集中兵力打垮侵入浦口、湖里的保安中队,迫使敌人缩回县城。民国38年8月12日,游击队根据五县中心县委的指示撤出定安村,途经才溪时遭国民党七十四军残部伏击,可珠只身掩护战友安全转移,双枪齐发,坚持到次日拂晓,弹尽被捕。在狱中受尽折磨犹昂首挺胸,8月15日在江南桥边的沙滩上遇害,年仅24岁。次日连江解放。

所属地区

邮编:350015代码:350105区号:0591拼音:Mawei Qu马尾区位于福州市区东南部,东濒闽江口,西与晋安区交界,南与仓山区、长乐市隔江相望,东北与连江县接壤。总面积254平方千米。人口16万人(2004年)。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区人民政府驻君竹路,全区辖1个街道、3个镇:罗星街道、马尾镇、亭江镇、琅岐镇。其中,琅岐镇委托琅岐经济区管理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全年冬短夏长、温暖湿润,年降雨量1382毫米,年平均气温19℃~21℃。历史沿革闽江下游有浮礁似骏马,礁西为马头江,礁东为马尾江,旧镇中岐位于马尾江边,马尾地名由此而来。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号东冶港,清光绪末年称马江尾...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

=∣更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