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挺英
杨挺英(1911~1934年),又名杨英,出生于连江县透堡乡北街村一个手工业者家庭。父杨孝焕,曾任红军兵工厂厂长。挺英自幼聪颖,喜读进步书籍。16岁考入福州乌石山师范,即秘密加入反帝大同盟,成为 骨干。民国17年(192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乌石山师范学校支部组织委员。毕业回乡后以透堡小学校长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民国20年秋,在邓子恢指导下,与杨而菖一起在透堡等地发动农民开展减租抗债斗争。民国21年秋,参加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举办的党员训练班,培训结束后,被市委派到马江搞 工作,先后策反几批士兵拖枪起义。翌年8月,驻马尾要塞司令部海军陆战队某警卫班准备起义时,事情泄漏,挺英涉嫌被捕,与陈祥榕等关押同一房。他与祥榕一道,以监狱为阵地,建立党支部,坚持革命斗争。民国22年12月,十九路军发动“闽变”后释放出狱。挺英回连江后,立即与党组织取得联系,继续革命工作。不久即担任中共连江中心县委组织部长,主持召开连江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成立县苏维埃政府。民国23年3月底,接替陈祥榕任红军十三团政委。9月底,叶飞主持在丹阳庄里召开中共连罗县委扩大会议,决定成立闽东独立师,十三团改编为独立师第三团,挺英任三团政委,兼任新成立的中共罗源县委组织部长。这时,国民党重兵麇集连罗苏区,挺英受命于危难之际,发动秋收斗争,挫败国民党军队抢夺粮食的阴谋,紧密配合中共罗源县委书记叶如针,将各区赤卫队、肃反队等合编为红军独立营,以保卫罗源苏区。同年12月,独立营转入游击战,同月底,挺英带病率两名战士到霍口部署反“围剿”斗争,途经外坡村,遭当地反动大刀会会徒包围,被长矛刺中而牺牲,时年23岁。
所属地区
连江古称温麻。三国时代,孙吴为巩固东南海防,派将弁在连江修造船只,设温麻船屯,温麻之名亦自此始。隋大业三年(607年)并入闽县。唐武德六年(623年)从闽县拆出重置温麻县,其年改名连江并沿用至今。天宝元年(742年),县治从伏沙迁移今址,“北枕东祭,南瞰鳌江”,城域形似展翅南飞的凤凰,故名凤城。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计18年)属闽侯专区,二次(计16年)属福安(宁德)专区,1983年7月1日第二次归属福州市辖区至今。现全县辖16个镇、6个乡、266个行政村(居),人口62万。连江地处福建东南沿海,闽江口北岸,东与台湾、马祖一衣带水,西傍省会福州,为历代军事、交通之要地。境内自然条件优越、山海资...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