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猪苓
九寨猪苓,中药猪苓的一种,四川省九寨沟县特产,因产地九寨沟而得名。因其形如马屎也俗称马屎苓或马屎猪苓,为猪苓中上品,为传统出口创汇中药材。九寨猪苓个体大,密度低,猪苓多糖含量及麦角甾醇含量较一般猪苓高,灰分较一般猪苓低。从外形上看,九寨猪苓野生产品多呈类圆形,人工种值呈长形块状或不规则球形,而其他猪苓多呈扁块状和条状个体偏小(俗称鸡屎苓)。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形态特征
九寨猪苓野生产品多呈类圆形,个体较大,密度低,猪苓多糖含量及麦角甾醇含量较一般猪苓高,灰分较一般猪苓低,猪苓多糖含量>5%,灰分含量≤11%,因其形如马屎也俗称马屎苓或马屎猪苓,为猪苓中上品,为传统出口创汇中药材,其形如类圆形,表皮颜色为黑色。人工种值猪苓个体更大,为长形块状或不规则球形,稍扁,有的分枝如姜状,表皮颜色较野生猪苓深,个别理化指标优于野生猪苓。
生长环境
九寨猪苓主要生长在海拔高度2000—2900米的高山林荫地带,生长土壤主要为山地腐殖土,有机质含量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使得蜜环菌有充足的时间吸取寄主树木的营养进行发育。
分布范围
四川省九寨沟县位于四川省北部高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地处北纬32°53’—33°43’,东经103°27’—104°26’之间。地势西北、西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以高山山原、高山峡谷和中山河谷为主,海拔1000-4500米,县城1400米。气候冬长夏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秋温凉;按海拨高度分为暖温带半干旱、中温带和寒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7℃,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日照160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65%,年平均气压859.3百帕。
产品特色
呈类圆形或扁块状,有的有分枝,长度≥5cm,直径≥3cm,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表皮较光滑或略皱缩、体轻、质硬、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九寨猪苓主要含有猪苓多糖等成分。研究表明具有抗癌的作用,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繁殖。同时还有促进免疫功能、保肝、抗菌、延缓衰老等作用。九寨猪苓包括野生和人工种植产品,产于九寨沟县海拔高度2000-2900米,土壤为山地腐殖土,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生长周期在3年以上,因此九寨猪苓个体大、空腔大、密度低,产品品质纯正,药效高。
获保护后的成效
九寨沟县九寨猪苓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种植总面积12.2万平方米,2010年销售总量79吨。九寨沟县十二五规划九寨猪苓到2015年建成1000亩的种植规模。九寨沟县已成为全国较早、也是较大的猪苓人工栽培基地和猪苓中药材供应基地。
产品获奖情况
人工种植九寨猪苓是通过对野生猪苓生存环境的模仿,经人工扶优培壮,形成的优良品种,2006年“九寨猪苓人工栽培研究及高产技术示范”项目荣获阿坝州科技成果三等奖。2010年“九寨猪苓标准化示范乡建设”通过了省级验收。
所属地区
秋天里的九寨沟九寨沟简介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藏族村寨(所以又称何药九寨)而得名。九寨沟海拔在2千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一百零八个湖泊。九寨沟有五花海、五彩池、树正瀑布、诺日朗瀑布,风景绝佳,五彩缤纷,有“童话世界”之誉;并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梅花鹿等珍贵动物。九寨沟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九寨沟蓝天、白云、雪山、森林、尽融于瀑、河、滩、缀成一串串宛若从天而降的珍珠;篝火、烤羊、锅庄和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展现出藏...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