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特产大全 > 天祝白牦牛

天祝白牦牛

所属地区: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 发布时间:2023-12-07 09:06:22

天祝白牦牛是中国稀有而珍贵的地方牦牛类群,是经过长期自然选育和人工选育而成的特有畜种。它不仅是甘肃省宝贵的畜种资源,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珍稀的牦牛种质资源,已被列入国家级畜禽保护品种。天祝白牦牛体态结构紧凑,前躯发育良好,耆甲隆起,后躯发育差,荐高,尻部一般窄而倾斜,四肢较短,骨骼粗而结实,耳、垂皮小,体表很少有皱褶,相对体表面积小,唇薄灵活,口裂较小,属良好的高寒草地肉毛兼用牦牛体型。

天祝白牦牛

自然环境

天祝白牦牛产区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祁连山脉的东端,青藏高原北边。境内南部有终年积雪的马雅雪山,东部有毛毛山,乌鞘岭横跨中部。地势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沟谷长深,山系纵横交错。海拔2040~4874m,无霜期90~120d,年均气温-0.2℃~1.3℃,气候寒冷,最低气温-30℃,降水量300~416mm。相对无霜期77.8~95.8d。拥有天然草原39.14万公顷,灌丛放牧林地11.42万公顷。全县23万人,饲养各类牲畜60万头(只),其中有牦牛9万头,牦牛中有白牦牛3.94万头,占牦牛总数的40%。天祝藏族自治县具有繁育白牦牛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品种形成

天祝牧区的藏族人民历代饲牧牦牛,具有丰富的饲养管理经验。据藏族牧民介绍,相传100多年前,天祝地区人烟稀少,水草丰美,藏族牧民逐水草游牧,在天祝马雅雪山草原上饲牧的牦牛中就有白色个体。在我国明朝的藏传佛经中就有白色牦牛的记载。由于天祝白牦牛不仅是当时给朝庭的贡品,而且毛能染色其经济价值高,是远销国内外的珍品,可制作古戏装和圣诞老人的胡须、蝇拂、刀剑缨穗及假发等,加之肉质鲜嫩,食之有野味,深受消费者青睐。因此,来天祝收购毛、肉的商人多,促使当地牧民历来就注重繁育白牦牛。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发展畜牧业,积极开展白牦牛的选育工作,使白牦牛的数量迅速增加,质量显著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成立了天祝白牦牛保种选育领导小组和天祝白牦牛育种实验场,专门从事白牦牛的保种选育工作,并确定了“肉毛兼用”的选育方向,制定了选育计划、《天祝白牦牛评级试行标准》及种质资源保护实施方案,建立了选育区和育种核心群,使天祝白牦牛品种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得以科学有序地进行。可以说,天祝白牦牛是在原有少量白牦牛的基础上,经产区劳动人民,不断选育而发展起来的。

体型外貌

外貌特征

天祝白牦牛全身被毛纯白,密长且丰厚,耐严寒。头部发育正常,眼大有神(选留黑眼圈的),有角或无角,角粗长,黄褐色,角型向外上方或向后上方月牙形伸出,角轮明显,角尖锋利。嘴唇圆而薄,采食灵活。体型结构紧凑,全身肌肉发育良好,皮肤为粉红色,大多数有黑色素沉着斑点。前躯发达,胸宽而深,耆甲高,后躯较前躯差,但发育正常,尻部一般较窄。四肢粗短,结实有力。偶蹄,蹄形小而圆,蹄叉闭合良好,蹄壳呈黑色或淡黄色,质地致密,善爬山。尾形如马尾,体躯各突出部位,肩端至肘,肘至腰角,腰角至髋结节,臀端联线以下,包括胸骨的体表部位,以及项脊至颈峰,下颌和垂皮等部位,着生长而光泽的粗毛(或称裙毛)同尾毛一起围于体侧,胸部、后躯,四肢、颈侧、背侧及尾部,着生较短的粗毛及绒毛。公牦牛头大额宽,头心毛曲卷,眼大有神,雄性突出,鼻镜小,颈粗,垂皮不发达,耆甲明显隆起,前躯宽阔,胸部发育良好。睾丸较小,被阴囊紧裹。母牦牛头部清秀,额较窄,有角或无角。外表特征是全身毛长。尤其是额部毛很长,往往眼睛被覆盖,嘴和鼻孔比公牦牛稍小而瘦凸,颈细薄,耆甲稍高,身躯发育协调,腹大而圆不垂,乳房小,乳头短,着生均匀,大小相称,发育良好。

天祝白牦牛是牦牛亚属的一个白变种,体高居中,体态结构紧凑,前躯发育良好,鬐甲隆起,后躯发育较差。两性异形显著。公牦牛头大额宽,头心毛卷曲。角粗长,浅黄色,角尖向外上方或外后上方弯曲伸出,角尖细,角轮明显。口大唇薄而灵活,鼻孔大,鼻镜小。颈粗,无垂皮。鬐甲显著隆起,肌肉较母牦牛发育好。前躯宽阔,后胸发育良好,腹稍大但不下垂,后躯发育较差,荐部高,尻多呈屋脊状,斜而窄。全身皮肤粉红色,多数有黑色斑点。四肢较短,骨骼结实,蹄小而质地致密,蹄壳黑色。睾丸较小,被阴囊紧裹。母牦牛头大小适中而俊秀,额较窄。角细长,口和鼻子稍小。颈细薄,鬐甲稍高,背线较平,不像公牦牛起伏急剧。腹较大,一般不下垂。乳房发育差,乳静脉不明显,乳头短。被毛密长,丰厚而纯白,体躯各突出部位着生长而富有光泽的粗毛(也称裙毛),颈侧、背部、尻部着生较短的粗毛及绒毛,尾毛蓬松。

体尺与体重

体态结构

天祝白牦牛体态结构紧凑,前躯发育良好,耆甲隆起,后躯发育差,荐高,尻部一般窄而倾斜,四肢较短,骨骼粗而结实,耳、垂皮小,体表很少有皱褶,相对体表面积小,唇薄灵活,口裂较小,属良好的高寒草地肉毛兼用牦牛体型。

适应性

天祝白牦牛生活在海拔3000m左右的高山草原生态环境条件下,耐严寒和粗放型的饲养管理。在高寒少氧的特殊环境影响下,天祝白牦牛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殊的生态生理特性:全身被毛丰厚,进入冷季后粗毛间密生绒毛,形成良好的保温层,不怕冰雪严寒;四肢健壮有力,善爬高山峻坡;嘴唇薄而灵活,齿质坚硬,舌端宽,舌面丝状乳头发达,对高山草原的低草采食性能很好;鼻孔大,气管短而粗,胸部发育良好。心脏和肺叶发达,呼吸、脉搏快。据测定,成年公牦牛呼吸每1min为17~18次,脉搏为45~46次,母牦牛相应为22~23次、50~51次,使白牦牛在正常呼吸外,能获得必需的氧气,以增加血液、肌体组织中的氧容量。在其他家畜难以生存的海拔高、气压低、空气含氧量少的高山草原上,天祝白牦牛能正常生活、繁殖,它的肉、毛、绒、乳等产品,对高山草原严酷的生态环境条件适应性很强。

所属地区

天祝藏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武威市下属的一个自治县。东经102°07′-103°46′,北纬36°31′-37°55′。与之接壤的县市有:南边永登县,东边景泰县,北边武威市凉州区和古浪县,西北边肃南县,西边青海省门源县、互助县、乐都县。面积6865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21万。邮政编码 733200,县政府驻华藏寺镇。天祝地势西部高峻,而东南逐渐变低。属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海拔2040-4874米之间。境内4000米以上的大山有马牙雪山、雷公山、牛头山、歪巴郎山、代乾山、干沙峨博、磨脐山、响水顶、卡洼掌等。全县以代乾山及乌鞘岭、毛毛山为界,岭南主要有大通河、金强...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

=∣更多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