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夫
郭英夫(1881~1941)又名英甫。陕西咸阳陈老虎寨(今属咸阳市渭城区周陵乡陈老虎寨)人。青年时代参加中国同盟会,在甘肃、新疆伊犁和陕西等地进行反清活动。在兰州时曾被清政府逮捕入狱,经当地革命党人营救脱险回陕。1918年8月,于右任、张钫分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和副总司令,编靖国军为六路,郭任第一路第三支队司令,驻凤翔、岐山一带,与陈树藩军对峙。为深入调查敌情,奉命化装去扶风一带侦察。路遇-密探向他透露:“我来打探靖国军情况,-即将进攻,如能活捉或打死郭坚、郭英夫,即可领重赏、升大官。”还请郭与其合作。郭佯为答应,旋回部队汇报敌情,做好了迎敌准备。1919年春,郭的第三支队和王珏的第二支队正在苦守乾县时,第一路司令郭坚和第二路司令樊钟秀分别与奉军许兰洲局部议和,接受奉军改编。郭英夫和王珏拒不受编,同年5月被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分别任命为靖国军第七路正、副司令。当时乾县守军只有三个营另两个连,共1000余人,其中一半人还没有 。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王、郭利用乾县卧牛城易守难攻的有利条件,决心死守乾县。从年初起,天天都有战斗,然乾县城的阵地始终没有丢失。陈树藩部曾用毒招:造谣郭已暗中投降,企图离间郭、王关系。王珏到郭家问明究竟后,两人更加紧密团结。
是年5月,全国已议和停战,但-仍围困乾县。郭一面孤军作战,一面向三原总部报告,并通电全国讨陈。这时,郭坚又派人到乾县,再次劝郭、王受编,被拒绝。不久,郭、王奉总部命令经五峰山、淳化到达三原。于右任总司令对郭部作了慰问和嘉奖;广东军政府也作出对守城有功部队的全体官佐各升一级的决定。
郭到三原不久,靖国军总部又派他率所部去临潼县北田镇驻防、就饷。直军阎相文、冯玉祥入陕后,决定对靖国军进行改编。郭与于右任、杨虎城等坚持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的一贯主张,联络靖国军第三、四路军的部分力量,发动了高陵事变,解除了靖国军第三路的武装,接管了高陵县城防务。后事变失败,郭等被押,已出了“就地正法”的布告。幸有杨瑞轩、胡景翼营救,将郭等接到三原胡家花园,后转往何家花园,脱离了危险。
1924年北京政变后,郭任国民军胡景翼部第二军高参,参与指挥攻打河南黑石关、洛阳等战役。郭亲临前线督战,斗篷被射穿了17个弹孔。战后胡景翼赠给他一把宝剑,剑身刻有“英夫剑”三字;还赠郭金牌一面。不久,胡病故,郭送灵榇至陕西华山安葬。返豫后,国民军二军在豫西失败,郭绕道山西,被阎锡山扣押年余,1927年回陕。
1933年,于右任推荐郭担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编纂。1934年杨虎城推荐郭担任西京日报社社长,还任省党部常务委员。抗日战争时期,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又推荐郭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他仗义执言,抨击汉奸-,主张抗战到底,并曾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减轻陕西军粮负担等议案,受到时人好评。1941年1月17日在重庆逝世。于右任得到噩耗曾送挽联一副。其文是:“三事望中央,遗言无一语及私。一生为革命,难忘半载守乾州。”
所属地区
渭城区是1987年5月成立的县级行政区,位于咸阳市区东部,全区总面积272平方公里,辖10个街道办事处,105个行政村、6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约44万人。区位优势明显。渭城区位优越、位置特殊,与西安“零距离”对接,与西咸新区交融,是大西安建设的重要板块,也是国家级开发区西咸新区的核心区域,新区规划面积882平方公里,其中在渭城区的面积是254.5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93.5%。文化底蕴深厚。渭城曾是秦王朝的国都所在地,也是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的都城和京畿重地。西汉十一个帝王陵中的七个帝陵也位于境内北部塬上,素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目前,全区现有各类文物景点320余处,其中国家级...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