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板豆豉

岳池西板豆豉,原名板桥五香豆豉,1890年陈庆如在油榨溪与人合伙办作坊,生产豆,因销路广,迁到西板乡,生产义兴源五香豆豉,先将黄豆杂物除尽,用清水泡胀,蒸熟后摊入蚕簸内放室内通风处发酵,半月后取出加适量米糟、白酒、食盐、花椒面及山奈、八角等五香粉,装入坛内密封,露天储存,一年后启用。豆豉色泽棕黄,软硬适度,香气扑鼻,味醇化渣。
若存放三五年后,豆豉变成浓郁芳香的豆油,为上等调料。 西板豆豉,原名“板桥豆豉”,系川东名特产品,产于岳池西板,清代光绪年间,阆中陈氏师傅以其祖传配方,开办豆豉坊,创办“板桥豆豉”,至今已逾百年。陈氏师傅将其祖传豆豉制作技艺传于西板人,使西板豆豉制作相传至今。PzA 由于西板豆豉的制作工艺独特,风味别具一格:色泽黑里泛黄,质地软硬适度,入口化渣,不粘牙,不黏口,且咸淡皆宜,香味浓郁,又含淡淡的酒窑香和黄豆的清香,余味悠长,可当佐料,也可单食,可令人增强食欲。正因如此,西板豆豉在当地受到家家户户的欢迎,每餐饭食必备西板豆豉。PzA 解放前,西板豆豉的名声相传较远,一些商贩通过嘉陵江的木船将西板豆豉销往南充、重庆等地,更远者甚至沿着水路运到了上海。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板乡场镇及乡下制作豆豉的作坊便有10余家。特别是在西板场镇,门市、小摊,几乎都有豆豉可卖,当时还流行着一句顺口溜:“走进西板乡,豆豉扑鼻香;只需稍品尝,口水三尺长。”PzA 本产品以优质黄豆为原料,配以八角、茴香、甘松、肉桂、三奈、陈皮等十余种中药材,经泡、煮、蒸、晾、发酵等传统工艺酿制而成。其色泽褐黄、软硬适度、味醇化渣。配以荷叶包装(须采集鲜嫩荷叶并经传统工艺处理),使之味美色鲜,清香扑鼻。PzA
所属地区
岳池县隶属一代伟人邓小平故里-四川省广安市,位于华蓥山西麓,毗邻重庆.距离省会成都260公里。全县辖22个镇、21个乡、1个翠湖景区管委会,有861个村民委员会、40个居委会、6271个村民小组、15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16万,幅员面积145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5.3万公顷。县府所在地为九龙镇,因盛产水稻而享有“银岳池”之美誉。岳池古属巴地,先民板凳蛮合着巴渝舞的鼓点充当武王伐纣先锋,湖广填四川移民吼着高亢的川江号子来岳定居。先民们很好地吸收了湘粤文化和巴渝文化的精华,经过几千年的耕耘繁衍,形成独特的岳池农家文化。 南宋末,伟大爱国诗人陆游来到岳池,为翔凤山下旖旎的田园风光所吸引,为多彩的...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