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特产大全 > 端砚

端砚

所属地区: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 发布时间:2023-12-07 07:09:41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市东郊的端溪),故名端砚,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端砚

【保护范围】

广东省肇庆现辖行政区域

【地理环境】

端砚之所以称雄于世一千余年,乃至今满誉天下,主要是它具有质刚而柔的优良石质和丰富多彩的天然石品花纹而使历代无数人为此陶醉、痴迷。端砚石的原始母岩形成于距今4亿年前的泥盆纪中期。在地球演化史上,4亿年前,肇庆这个位置是一条沿东北方向延伸的滨岸潮坪,广州一带为古陆,当时的大海在广西方向,海水从西部进入肇庆地区。肇庆位于古陆与半岛之间的海陆交替处,两侧的古陆为沉积提供了物源。古陆风化剥蚀下来的大量泥沙被海水带到滨岸停下来,按比重和粒级的大小依次沉积堆积成层,较轻的漂浮物被水水解后停留在潮坪较低洼的湖区,缓慢沉降,最后沉积成层。这就是端石最初的物质聚集。

【品质特色】

端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致密坚实幼嫩、细腻,温润如玉的石质,独特而丰富多彩的石品花纹以及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而闻名于世。并具有质柔而刚按之如小儿肌肤,摩之寂寂无声响,以及贮水不凅,呵气研墨、不损毫,发墨快等特点。

【文化背景】

自唐以来,端砚一直被历代文武将相名人学士所钟爱。他们通过使用端砚的感受,写下了大量的论文著述,成为研究端砚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他们在使用端砚时,总会自然灵感顿生、笔下生花。宋代是端砚发展最鼎盛时期,举国上下文风四起、不少政治家、文学家和书画艺术家们对端砚如痴如醉真正把端砚推向了最高巅峰。如欧阳修、王安之、苏东坡等人。说到清代不能不提的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对端砚特别喜爱,在宫内所藏端砚,据《西清砚谱》记载有62方,每方端砚都有它的刻铭,并对端砚大加赞赏,视端砚为珍稀之宝。

【文化积淀】

端砚被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及鉴赏收藏人士誉为“文房宝中宝”“天下第一砚”之美名。千百年来它以“历劫万年而不朽”的坚固特性和巧夺天工的砚雕艺术而被历代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所推崇。寻找端州制砚历史溯源而上,或许能更为清晰地倾听到端州深远文明根脉跳动的声音。

【知识链接】

端砚的使用、保养与珍藏。我国历代的文人雅士十分重视端砚的使用、保养与珍藏,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使用和保养端砚,不仅是保护砚台本身不受破损,更重要的是保持端砚的整体完美和研墨使用。端砚石质细腻、幼嫩、滋润,首先与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老坑石,洞内终年积水,砚石常年浸泡在水中,使之幼嫩滋润,故此古人提出了“以水养砚”结论,即以清水注于砚池,加以保养。端砚是研墨之器具,如果砚堂中经常沾满残留着用剩的宿墨,就会影响端砚的实用效果,久而久之,端砚的石质就会出现干燥、粗糙。此外,新启用的端砚,如偶遇发墨不好,可用杉木烧成木炭粉末沾水,以毛刷磨砚台砚堂数遍,然后用清水洗涤乾净,即可发墨。至于研墨,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习惯性自左而右打圈研磨;二是“拉锯式”的研磨,即将墨条在砚堂中来回推动。要注意:研墨时墨条应该垂直,心平气和,重按轻转,先慢后逐渐加快,但不能急于求成。研墨时一定要用清水,切忌用开水更不可用茶或污水。加水研磨时,应使用砚滴。更不能将墨条浸在墨堂中待其发软才研磨,这样既损墨又伤砚研出的墨汁不仅色无光泽,且浓淡不匀。

所属地区

端州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北岸。南临西江,北靠北岭山,东邻鼎湖山和肇庆市鼎湖区,西与高要市小湘镇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3′-34′,北纬23°2′-11′。总面积152.3平方千米。总人口33万人(2003年)。区人民政府驻城东街道古塔中路,邮编:526040。代码:441202。区号:0758。拼音:Duanzhou Qu 。基本概况端州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北岸,属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范围,是肇庆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临西江,北靠北岭山,东邻鼎湖山和肇庆市鼎湖区,西与高要市小湘镇接壤。总面积152.3平方公里,总人口32.78万人。管辖22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

=∣更多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