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大全 > 脾肿大的原因和症状 脾脏肿大的治疗方法

脾肿大的原因和症状 脾脏肿大的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24-03-15 15:01:42

脾肿大一般指的是脾脏肿大,是一种病理现象,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引起脾脏肿大的病因有很多,如感染性脾肿大、郁血性脾肿大、增生性脾肿大、浸泣性脾肿大、肿瘤与囊肿。长期有脾肿大的症状很可能会诱发很多疾病,如贫血、出血点或淤斑、肝及淋巴结肿大等等。所以脾脏肿大一定要引起重视,在治疗脾肿大的时候也要搞清楚其原因,避免脾肿大对人体造成更大的危害。下面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脾肿大原因

1、感染性脾肿大

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如急性病毒肝炎、伤寒败血症、全身粟粒性结核、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和血吸虫病等。

2、郁血性脾肿大

如肝硬化、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

3、增生性脾肿大

各种原因的贫血、某种血红蛋白病、骨髓纤维和真性能红细胞增多症等。

4、浸泣性脾肿大

如含脑苷脂网状内皮细胞病,含神经磷脂网状内皮细胞病、淀粉样变性和血色病等。

5、肿瘤与囊肿

如白血病、淋巴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真性囊肿和假性囊有肿等。

脾肿大的症状

1、贫血、出血点或淤斑:见于血液病性脾大,如各种类型的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贫血、黄疸:见于溶血性贫血、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恶性组织细胞病、败血症等。

3、肝及淋巴结肿大:见于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缔组织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节病及某些传染性疾病等。

4、肝病面容、肝掌及蜘蛛痣: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5、各种类型的皮疹:多见于各种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如伤寒、斑疹伤寒、布氏杆菌病、败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6、水肿和腹水:见于慢性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下腔静脉梗阻等。

7、心脏扩大:见于各种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心包积液。

脾肿大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切除脾有好处,可以纠正脾大对人体的危害,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不足。全脾切除后将改变病人的免疫功能,脾过滤功能消失,IgM减少、调节素和调理素水平降低、T淋巴细胞系统出现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淋巴细胞转换率明显下降,导致暴发性感染的机会显着增加,如凶险性肺炎。对于肝功能差、腹腔积液、低蛋白、呕血等病人应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脾切除。

2、中医治疗方法

a、一般痞块,用破瘀攻坚消积之品,而肝病痞块则不宜过于攻伐,应以养血柔肝,活血化瘀为基本治则。

b、湿热未尽者,在清热利湿的基础上,常选用赤芍、丹皮、丹参、泽兰等凉血活血之品以消痞块。

c、湿热已清,正气虚者,宜扶正的基础上,常选用赤芍、白芍、郁金、王不留行,丹参等以消痞块。

d、痞块坚硬因久不化者、在据证用药的基础上,常选用鳖甲、龟板、牡蛎、鸡内金、山楂、夏枯草,穿山甲等软坚消痞。

e、湿热毒邪蕴于血分者,在清热利湿解毒的基础上,常选用赤芍、丹皮、丹参、生地、藕节、郁金等凉血活血之品以消痞块。

f、痰瘀互结者,宜利湿化痰与活血软坚并用,党选用佩兰、茯苓、苡仁、苍术、半夏、泽兰、丹参、佛手、瓦楞子等。

脾肿大预防

1、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预防脾肿大应该多吃一些蛋白质,不仅能提高血浆蛋白含量,防止或减少肝脏的脂肪浸润,而且还可以促进肝组织恢复和再生。然而如果一日三餐吃进去的蛋白质总量超过了每天每公斤体重2~3.5克的限度就会有副作用。过量的蛋白质在体内产生过多的氨肝脏不能将其转化为无毒物质排出最终结果是导致肝昏迷。

如果已经发生过肝昏迷或有肝昏迷前兆的病人,更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天每公斤体重不应超过0.5克。可见对肝硬化患者根据病情适当调整蛋白质摄入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忌酒和烟

长期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胃炎甚至酒精性肝硬化。饮酒还会引起上腹不适食欲减退和蛋白质与维生素B族缺乏。另外酒精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尼古丁有收缩血管作用造成肝脏供血减少影响肝脏的营养不利于肝病稳定。因此肝硬化病人忌烟酒。

3、忌食糖过多

人们知道肝炎病人要适当补弃一些糖,但肝硬化病人则不同。肝硬化时,肝细胞遭到严重破坏,肝脏将单糖合成糖原贮存和将一部分单糖转化为脂肪的功能已显著降低。此时若病人再长期大量的吃糖就会出现糖尿并发肝性糖尿病,给肝硬化的治疗增添困难。

4、忌食辛辣食物

肝硬化时门静脉高压会引起食道下端胃底和肛门静脉扩张,而且肝硬化常常并发胃粘膜糜烂和溃疡病。病人若再进食辣椒等辛辣食物,会促使胃粘膜充血蠕动,增强从而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引起肛门灼痛和大便次数增多,加重痔疮引起肛裂。

5、忌食盐过量

肝硬化病人肝脏破坏抗利尿素的功能减弱,因此尿量减少使盐潴留在体内,加之血浆蛋白的减低而出现浮肿或腹水。

=∣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