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恩荣坊

浚县恩荣坊年代为明,位于浚县卫贤镇,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当地人又称“牌坊摞牌坊”。1963年6月,浚县恩荣坊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三间四柱五楼式的青石建筑,就是恩荣坊。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是当时的皇帝为了奖励孟楠家一门三进士而赐建的牌坊。牌坊共分为七层,第一层刻的是“二龙戏珠”;第二层刻着四个大字“龙章宠锡”,就是圣旨恩赐的意思;第三层刻的是“八仙庆寿”;第四层刻有一行字:“敕封承德郎南京工部主事孟含霓”,孟含霓就是孟楠的父亲;第五层是“竹林七贤”图,说的是在魏晋时期七个有名的文人:稽康、阮籍等人,在山林中饮酒作诗的场面;第六层刻一行字:“赐进士第承德郎工部主事孟楠”;最下面一层坊上,刻的就是孟楠祖孙三代“衣锦还乡显荣故里”的情景。在这座牌坊的上面,以前还摞着一座小的牌坊,被称为“牌坊摞牌坊”。
所属地区
浚县古称黎阳,西汉置县,明初改称浚县至今。县域面积966平方公里,辖7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439个行政村,25个居委会,66.8万人。浚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已有2300年的建城史,现存古城建于明洪武三年,与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国家4A景区大伾山,共同构成了“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的古城格局。文物古迹荟萃,现有国保单位4处16项、省保单位4处9项,浚县大佛全国最早、北方最大,黎阳仓遗址入选201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正月古庙会、泥咕咕、民间社火、西路大平调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工艺品已形成石雕、泥塑、古陶等30多...河南省鹤壁市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