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五色糯米饭

五色糯米饭也称“五色饭”,又叫青粳饭或花米饭,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紫、白5种颜色而得名,过清明节和农历“三月三”歌节时,家家户户都蒸煮的一种耨米饭,是壮家用来招待客人祭祀祖先的传统食品,也是老少皆喜的特色食品。节日当天,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摆着五色糯米饭,一家人用生的包菜叶将五色糯米饭连同猪肉、香肠、油豆腐等菜包起来津津有味地吃,大家有说有笑,那场面别有一番情趣。
五色糯米饭的制作分为五种不同颜色,即红、黄、紫、黑、白。红色多用红蓝草或大红叶的汁染成,黄色用黄花草汁染成,紫色用紫蓝藤汁染成,黑色用枫树叶汁染成,再把上林优质糯米分别浸泡染色,然后分色装笼上锅蒸熟即成。五色糯米饭也用作“三月三”或清明节祭祀祖先的供品。
所属地区
历史沿革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桂林郡,本县为桂林郡地。唐武德四年(621年)置上林县。此后隶属关系和辖境虽屡有变动,但县名历宋、元、明、清一直未变。咸丰七年八月初八日(1857年9月25日)李锦贵率农民起义军攻占县城,改上林县为澄江县。同治元年(1862年)李锦贵病逝,不久清军攻占县城,复改为上林县。民国时,上林县名沿清代不变,初属广西南宁道。民国15年(1926年)废道,直隶广西省政府。民国29年(1940年)划属武鸣行政督察区。民国31年(1942年)并区,属广西省和第四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林县初隶南宁专区专员公署。1951年改属宾阳专区。1956年,桂西壮族自治区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