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东麓葡萄酒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地区采用自产优质葡萄酿造的葡萄酒,凭借独特自然资源和悠久的酿酒传统及现代化的经营方式、酿造技术,贺兰山东麓地区生产的葡萄酒倍受好评。白葡萄酒呈近似无色、微黄带绿、浅禾杆黄、禾杆黄、金黄色泽。红葡萄酒呈深紫色、深红、深宝石红。贺兰山东麓地区地处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位于中带干旱气候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系冲积扇三级阶梯,成土母岩以冲积物为主,非常适宜葡萄的生长。
简介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系指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葡萄酒麓地区采用自产优质葡萄酿造的葡萄酒,凭借独特自然资源和悠久的酿酒传统及现代化的经营方式、酿造技术,贺兰山东麓地区生产的葡萄酒倍受好评,并吸引了中国国内和国外著名葡萄酒生产企业投资建厂或基地。该区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中国最佳酿酒葡萄和葡萄酒产区之一。
生产历史
贺兰山东麓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热量丰富,贺兰山葡萄大,有着发展葡萄种植的优越条件。隋唐之时,园艺事业受到会的普遍重视,还建成了许多新的果园。“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脍炙人口的唐诗名句,是对当时宁夏河套平原风光的真实写照。而诗人贯休“赤落蒲桃叶,香微甘草花”的著名诗句,则是对唐代宁夏地区已经大量栽培葡萄的佐证。
两宋时期,宁夏河套平原是西夏少数族割据权的治经济中心,园艺生产出现了“丛林果木皆增盛”的繁荣景象。西夏种植的葡萄,因品质犹佳,使者在出使宋朝时,“兼赍葡萄遗州郡,”作为赠送路过州郡员的贺兰山公司葡萄酒酿造设备,葡萄种植业有了显著的发展。元朝建立后,会对果酒的巨大需求,促进了的葡萄种植业与葡萄酒生产的发展。元代诗人马祖常在其“灵州”一诗中,写下了“葡萄怜美酒,苜蓿趁田居”的著名诗句,宁夏河套平原葡萄酿酒业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明清时,当地种植的葡萄品种“有绿色、紫色两种,大如白枣,皮薄多汁,食味极甜爽鲜美,南方所无着。球旁或生细蔓,上结小葡萄,如豆大,味更绝佳。”国初,当地又培育出了新的种植品种,其中“锁锁葡萄,大如纽扣,皮薄无子,食之蜜甜,堪制葡萄干,尤称特产。此外有名猪奶头着,形似猪乳,以肉丰味甘见称,亦为优良品种”。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葡萄种植业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在继续发展鲜食葡萄的同时,将种植品种重点转向酿酒葡萄,在贺兰山东麓适生地建立标准化种植园,先后从国外引进了适宜酿制红、干白的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梅鹿辄及霞多丽等无病毒种苗,大面积推广栽培。酿酒葡萄种植已经成为带动当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经济中具有不图4 西夏王红葡萄酒[5]可替代的地位。葡萄产业是产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之一,截止2007年底,产区葡萄基地种植面积达21万亩,产量8万吨,产值5亿元,其中酿酒葡萄13万亩,产量4万吨。初步形成以青铜峡市、永宁县、农垦农场为主体,红寺堡开发区为补充的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带。有贺兰山、西夏王、御马、鹤泉、贺东、类人首等葡萄酒加工企业16家,加工能力达5万吨。培育了贺兰山、西夏王、御马、贺玉、加贝兰、贺东、类人首等品牌,基本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吸引了张裕、王朝、长城等国内知名葡萄酒生产企业投资建厂、建基地,贺兰山东麓成为中国新兴的最佳酿酒葡萄产区之一。
资源优势
贺兰山东麓地区地处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位于中带干旱气候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系冲积扇三级阶梯,成土母岩以冲积物为主,地形起伏较小、较平坦、沟壑小而浅、土壤侵蚀度轻,土壤为淡灰钙土,土质多为沙壤土,有些土壤含有砾石,土层深40-100cm,pH值<8.5>8.5>
所属地区
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西依贺兰山,东临黄河。属银川市。1991年底人口16.72万,有汉、回等7个民族。清属宁夏县。1941年易名贺兰县,由银川市辖至今。西部为山地,东部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温9.7℃,年降水量138.8毫米。农产春小麦、稻、玉米。贺兰山区林产丰富。矿产煤炭,磷矿石。有化工、机械等工业。特产滩羊二毛裘皮、太西煤。包兰公路、包兰铁路过境。名胜古迹有双寺口双塔、古渡遗址、自然保护区等。 贺兰县总面积1600平方千米。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7万人,占80.8%。有汉、回、满、蒙、土、白、壮等11个民族,其中:汉族占76.1%,回族占23.6%。贺兰县区位优势十...宁夏回族自冶区银川市贺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