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特产大全 > 石凉粉

石凉粉

所属地区: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 发布时间:2023-12-21 13:21:34
石凉粉

石凉粉之得名,也是与它本身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种食品无色无味,但是却很受信阳人的喜爱,老少皆宜,最主要的是,价廉物美。石凉粉的原料很简单,至少在信阳市处处可见,叫做:石花籽。据说是海产品,本人倒未经考证,不敢确定。这种石花籽个头非常小,与芝麻大小差不多,而且价钱也不贵,据说十元钱可以买三斤,不知道现在什么价。做法也简单,先备一盆清水,用纱布包一兜石花籽,放在清水中轻轻地揉搓,揉的差不多了,盆中的清水也有了些白色的沉淀(听说过步骤,没见过操作),然后放置一段时间,等盆中的水与粉的混合物融合的差不多了,就可以点了。这“点”也是比较关键的,石凉粉之所以得名,就是需要这一“点”。

“点”可以用两种东西,其一是用茄子,另一种方法恕不细讲了,怕说出来影响观者对石凉粉的美味印象。茄子“点”出来的石凉粉颜色稍带些微紫色,当然,如果用的是青色的茄子,那么在颜色上就没有什么影响了。用另一种东西“点”出来的石凉粉则是完全无色的。在“点”的时候也得注意,不能嫩也不能老。太嫩了,石凉粉就不成形,无法凝结,而太老了,又有些硬了,影响口感。只有“点”的恰到好处的才行,才会顺滑适中。盆中的粉状物一经点过,就成了无色透明的凝固物。这时候就已经成形了,可以吃了,但若是用冰块冰上一会儿,味道可就出来了。要说这石凉粉,无色无味儿,有什么好吃呢,但它的味道独特也就独特在无色无味上。浅底瓷碗中盛上那么一碗透明见底的石凉粉,舀一勺白糖,再洒几滴薄荷水。浅淡的石凉粉中,白糖的绵甜,薄荷的清凉,全都出来了。如果说这石凉粉要少了这两样,还真是不行,但是,如果您仅仅拿白糖和了一杯薄荷水来喝,比起一碗石凉粉的味儿来,那可差太远了。 在信阳,石凉粉的生命力是很强的,至少可以从每年的二月持续到十一月。要说它的好处,怎么来形容呢,冰淇淋是没法儿比的。冰淇淋是很好吃,但是大暑天吃它不解渴。喝杯冰水倒也不错,但那种凉意是暂时的,不能从骨子里解决难受的热度。而石凉粉就不一样了,它的凉,是那种沁人心脾的,透入心底的清凉。一勺石凉粉吃下去,只会觉得从口到心都是舒坦的,暑热立马就可以消去大半儿。一碗下肚,只觉得浑身的凉爽,是哪怕对着空调吹冷风都比它不上的。只可惜现在不是夏天,否则真是无法切身感受到石凉粉的好处来的。盛夏之时,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只要在干渴急热的时候见到有石凉粉,哪怕是那冰淇淋再美味再可口,也会弃之不顾了的。常常是三五玩伴,拎着几根极麻极辣的武汉鸭脖,坐在石凉粉小摊上,啃上一口鸭脖,吸上几口气,再喝一口石凉粉,那真叫一个过瘾。至于什么冰镇酸梅汤,冰镇绿豆汤之类,是压根不能与石凉粉的神奇效果比的。酷暑之季,连风都是热的,而迎着暑风吃石凉粉,真是一大享受啊。 倒可以说,石凉粉才真是信阳最本土的小吃,但是,外地人还未必能真正接受它的味儿,那种从底到外的清凉与惬意。

所属地区

淮滨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淮河中上游。因地处淮河之滨而得名,属于信阳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2°15′—32°38′,东经115°1′—115°35′。与安徽省临泉、阜南及本省新蔡、潢川、固始、息县毗邻。全县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人口约70万(2008年)。以汉族为主,到2000年7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民族数达17个,分别是汉族、蒙古族、固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土家族、傣族、佤族、景颇族、土族。但少数民族人口比重较小,仅占全县总人口的0.1%。行政区划淮滨县辖7个镇、10个乡:城关镇、马集镇、栏杆镇、防胡镇、新里镇、期思镇、赵集镇、台头乡、王家岗乡、...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

=∣更多特产∣=